注册 登录
APP
申请认证 退出

以引领为方向,为综合建设临床专科提供解法。

72 小时热文

BMJ:南方也该供暖 22.8℃非意外死亡率最低

2018-11-22 奇点网
A- A+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最适宜的温度,也就是非意外死亡率最低的温度是22.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我在北方穿棉袄,你在南方露着腰。

南方的同学们在北方读了几年书,习惯了北方的暖气,回到家乡纷纷表示“冻成狗”:没有暖气的冬天简直活不下去!

这种说法可一点都不夸张。

研究表明,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疾病的发生风险,低温的影响更甚。

真的会“冷!死!的!!!!!”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周脉耕主任和复旦大学的阚海东教授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研究了中国272个主要城市的非意外死亡风险和环境之间关系。结果告诉我们,最适宜的温度,也就是非意外死亡率最低的温度是22.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而低温对死亡风险的影响持续时间更长,低温下的死亡率更高[1]!

这项研究再次强调了,冬季供暖的重要性!!!!

全球气候变化这事已经被念叨了好几年了,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流行病学的数据显示,长期生活下较低的气温中,各个年龄段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都会有所增加,而生活在较高的气温下与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风险增加有关[2]。

极端低温(左)和极端高温(右)下的死亡风险变化

在这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收集了2013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中国272个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和死亡数据,其中天气状况来气中国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死亡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排除了意外死亡事件,并且充分考虑了中国人口的特征、社会经济学特征等。

研究一共记录了1826186例非意外死亡事件,其中45%来自心血管疾病,11.9%来自呼吸系统疾病。

研究人员将温度分为了几个不同的等级:极端低温为-6.4—-1.4℃,中度低温为-1.4—22.8℃,中度炎热为22.8—29.0℃,极端炎热为29.0—31.6℃。有14.33%的非意外死亡与不适宜的气温有关。其中中度低温和中度炎热与非意外死亡的相关程度最高,分别为10.49%和2.08%。

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城市的温度和特定疾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曲线都呈现出反J形:随着温度上升,死亡风险先急速下降,到达最低点后又缓慢上升。平均在22.8℃的时候,死亡风险达到最低。

低温相关的死亡风险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延迟效应”。极端低温出现约1天后,死亡率才开始上升,并且在第5天达到最高点,之后缓慢下降到正常水平。低温对死亡风险的影响长达15天左右。

不同疾病死亡风险受温度影响的程度不同

而高温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则是“立竿见影”,几乎是出现高温的当天死亡风险就达到最高,但是高温的影响仅持续2-3天,相比低温长达半个月的影响,似乎流点汗更安全?

研究人员还发现,气温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要大于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在心血管疾病死亡中,与气温变化有关的死亡比例为17.49%,而呼吸系统疾病为10.57%。这和之前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3]。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低温影响了自主神经系统、血压、产热、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变化[4],所以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而低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更多是通过呼吸道感染[5],推门就能见到的雾霾绝对是不可忽略的危险因素。

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地大物博,此次纳入研究的272个城市跨越五个气候带,也算是将我国的气候特点全部分析了一遍。在温带季风区(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亚热带季风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非意外死亡风险和气温的相关性更高。

温带季风区的居民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弱,高温对他们造成的疾病负担要高于南方居民,这似乎更加凸显了空调冷气的重要性。

但是,北方人的“灾难”不仅仅在夏天!研究人员发现,在冬季集中供暖较短的地区,与温度相关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供暖时间较长的地区。也就是说,我们北方人民夏天靠空调,冬天靠暖气,真的生存不易啊~

同时,对于女性、年龄≥75岁的老人或者受教育程度≤9年的人群来说,气温对死亡率的影响也要高于一般的人群。

进一步了解气温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公共卫生干预计划、评估环境因素导致的疾病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于坚持要在寒冷的冬季“美丽冻人”的少男少女们,也能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

参考文献:

[1] Chen R, Yin P, Wang L,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mortality risk and burden: time series study in 272 main Chinese cities[J]. BMJ, 2018, 363: k4306.

[2] Song X , Wang S , Hu Y , et al. Impact of ambient temperature o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 overview of review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7, 586:241-254.

[3] Ma W , Chen R , Kan H . Temperature-related mortality in 17 large Chinese cities: How heat and cold affect mortality in China[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4, 134:127-133.

[4] Cai J, Meng X, Wang C, et al. The cold effects on circulatory inflammation, thrombosis and vasoconstrictio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6, 568: 271-277.

[5] Liu Y , Guo Y , Wang C ,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Change and Outpatient Visits fo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mong Children in Guangzhou, China[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5, 12(1):439-454.

原标题:BMJ:南方也该供暖!我国272个城市的数据表明,22.8℃非意外死亡率最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 临床大发现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longhui@hmkx.cn)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longhui@hmkx.cn)

0人收藏

0人打赏

精彩评论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新闻

  • 健康科普 2018-11-21

    0
  • 综合 2014-12-24

    0
  • 健康科普 2018-10-29

    0
  • 综合 2015-01-23

    0
  • 寒冷季节如何保护心脑血管?
    达医晓护
    达医晓护 2018-02-07

    0
  • 赞+1

    ©2012  北京华媒康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注册地址:北京  联系电话:82736610

    京ICP证150092号 健康界备案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745号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X

    打赏金额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X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X

    扫描二维码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