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院长论坛召开 明星院长指出管理三大趋势
2018年11月9日,中国医院院长高峰论坛·2018医学前沿论坛在广州召开。
此次大会围绕创新管理,邀请各大医院院长、顶级专家学者、医院代表共赴高峰论坛,交流学科、人才、科研、管理等各领域的经验与心得,与医院管理者同行共同探索新时代大型医院创新发展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中国科学院院士卞修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南京鼓楼医院院长韩光曙、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戎利民、河南省肿瘤医院院长张建功、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李亚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书记武少新等人出席会议。
医院管理工作三大趋势
自9月29日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挂牌以来,全国多地卫生健康委员会挂牌。各地卫健委的挂牌,也提醒着各大医院管理者转变管理理念。对于医院管理工作,会议指出三大趋势。
趋势一:向“健康管理”转型
近年来,比医疗内涵更广的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划纲要》,确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随后各地政策不断助攻,“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日趋火热。
清华大学医学院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程京院士在会上指出,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管理工作应该由“以治疗为主”向“健康管理”转移。
趋势二:加强基层医疗建设
与此同时,健康中国战略对基层医疗提出更高要求。据了解,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落在医联体内,除了继续巩固三级医院主战场,基层医疗机构也将成为主要领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戎利民强调,医联体建设是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的重要内容,加强医联体建设是深入推进医改的要求,是大型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是我们适应医改新形势、抓住发展新机遇的必行之路。
趋势三:创新引领发展
新时代需要有新的使命、新的担当。近年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院长管理工作提出转型要求,医院管理者要如何应对医改新变化?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在会上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医药健康作为专业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更应站立潮头、紧抓前沿。医院管理者应引领医院在医疗服务、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体制管理等方面开拓出一条协力创新的发展之路。
医院管理工作三大重点
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达则久。在健康中国新命题下,成功的医院管理者不仅要有好想法,更要有实现这些好想法的驱动力。紧追医改新形势,会议指出从3个方面创新。
1.解构人才布局
会议强调,人才培养是医院发展的核心支撑性要素。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指出,医院管理的关键点主要在于责任、协同、激励三方面。而建立员工的职业崇敬和合理的薪酬体系是激励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提到,要想把一名新手培养成“名手”,就要求医院从系统的人才培养制度、高水平的名师指导,到尖端的医疗技术设备和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搭建优质人才发展平台。
在人才考评量化上,为避免投票考核机制下“人缘好就票数多”的情况,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提出实行量化考核的“打分机制”。
2.牵引学科发展
会议强调,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指出,在学科建设上,医院管理者应该让科室里的每个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提到,“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是应该医院的发展规划。通过学科调研,不断打磨学科建设是实现这一规划的路径之一。
总结各家医院的学科建设经验,中国科学院院士卞修武提出三点:学科做得好,带头人是关键;院级管理人要高度重视病理、放射等医技科室的发展;好的医院管理者要注重培养学科建设关键人的责任感。
3.重塑管理模式
会议指出,精细化管理支撑医院可持续发展。南京鼓楼医院院长韩光曙强调,对于充满高风险的医疗行业而言,建立良好的患者安全文化至关重要。安全在于执行,执行根源于文化。
河南省肿瘤医院院长张建功提到,在新时期,公立医院已从“成长时代”步入“成本时代”。公立医院要摒弃原有的思维定式,学习与借鉴企业成熟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李亚军指出,医院管理者除了要懂得实施精细化管理、注重团队建设外,还要关注患者就医的细节。有温度的医者+人性磁性的医院,才能构成一家优秀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