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酸碱体质”创始人栽了 接着扒盛行至今的伪科学

原创 2018-11-08 18:17 张红亮 / 健康界

“谣言满天飞、辟谣没人看”仍然是常态,日常还有这些流传甚广的知识是“伪科学”。

“酸碱体质”理论终于伴随着超过1亿美元的罚单,走下神坛!

11月2日,美国圣地亚哥法庭判罗伯特欧阳(Robert O.Young)赔偿一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其中包括9000万美元的痛苦赔偿金和1500万美元的惩罚性赔偿金。

你可能压根就没有听说过这个人,但他提出的“酸碱体质”理论你肯定听过,甚至或多或少也听信过。罗伯特欧阳就是这个伪科学的创始人,此人自称医生并出版过畅销书《酸碱奇迹:平衡饮食,恢复健康》。

在法庭上,罗伯特欧阳庭承认自己的种种骗术,他不是微生物学家、医学专家及自然疗法师,也没有受过任何科学训练,他没有行医资质,连文凭也是买来的假货。在罗伯特欧阳被判罚的同时,其“酸碱体质”致癌的伪科学也被推翻。

类似“酸碱体质”的伪科学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在传播中呈现“劣币驱良币”的态势。网友戏言,把辟谣伪科普的文章转到家庭群后,自己被踢出了群聊。对此,专家表示,因为科学追求严谨专业,作风严谨的人会将病例和文献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形式传递给读者,但时至今日,“谣言满天飞、辟谣没人看”仍然是常态,简单粗暴的伪科学在不断收割流量的同时,也让无数人在交着“智商税”。

日常还有这些流传甚广的知识是“伪科学”:

谣言1:正常人体含有3~6kg宿便,肥胖便秘者体内有7~11kg宿便

真相:在医学上根本不存在“宿便”这个名词。可能伴随着一些广告,宿便一词开始风靡大江南北,经常听到“宿便是健康杀手”的一些言论。但是健康界查阅各种医学资料,都没有看到关于宿便的解释和形成,宿便一说实际是借用和偷换中西医学概念和理论,并没有科学依据,很多专排宿便的产品实为刺激性泻药,久服对身体有危害。

谣言2:豆制品吃太多,植物雌激素在体内积聚,患乳腺癌风险增大

真相:食用豆制品不但不会因此患上乳腺癌,反而可以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专家表示,所谓“植物雌激素”就是大豆异黄酮,跟人体雌激素很像,但并不是一回事。的确,人体雌激素水平过高容易引发乳腺癌、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疾病。但大豆异黄酮并不是真正的雌激素,只是化学结构很像,它表现出来的活性,仅仅相当于人体雌激素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

大豆异黄酮可以平衡和稳定人体雌激素的水平,当人体雌激素不足时,它可以稍微弥补;反之,当人体雌激素水平较高时,它便和雌激素受体结合,从一定程度降低体内较高的雌激素。因此,大豆异黄酮又被称为女性雌激素水平的调节器。所以,多吃豆制品不仅不会致癌,还对健康有好处,乳腺癌病人也可以放心食用。

谣言3:人脸需要排毒,肝脏需要排毒,肾脏需要排毒,肠道需要排毒……

真相:在自然状态下,我们的身体一直都在清除体内的废物。我们的身体有一个既有的解毒系统:肝、肺、肾和胃肠道组成的系统会清除体内的毒素和有害物质。“排毒模式”并不是一个生理过程,身体并不会因为停止摄取固体食物,就转换到所谓“排毒模式”。机体更不会因为你吃了某种“排毒”药品,喝了某种果蔬汁而开始“排毒”。那些推销“排毒”产品的销售人员很可能连这些毒素的名字都说不出来。

有些人在“蔬果汁排毒”过程中会出现头痛、头晕、疲劳和情绪低落等症状,这并非是身体正在排毒的体现。相反,这是没有正常进食的表现,说明此时人体缺乏某些营养物质。蔬果汁排毒的另一个潜在危害是能量摄入不足。

谣言4:不吃糖能饿死癌细胞。

真相:早在1924年就有人提出一个理论,认为人会得癌症是因为癌细胞在消化糖的过程里,不好好把糖消化变成能量,反而变成没什么大用的乳酸。癌细胞不仅用的糖又多又快,还能利用自己“做”出来的乳酸作为能量快速生长。后来这个假说被称为瓦尔堡效应(提出者在1931年还因为这个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

癌细胞喜欢糖又特别会“吃”糖的特性让它们能在身体里迅速生长、扩张,那么如果能够把癌细胞的糖来源限制住,阻断其的营养来源,不让它们吃到糖,确实是有可能饿死癌细胞的。

但是,人们除了食用的甜食中含有糖类外,其他所有食物中都会含有糖或者淀粉,这些都会被消化成为葡萄糖和果糖,比如各种水果、土豆、芋头、红薯、米、面等等,可以说我们吃的所有主食和大部分果蔬全都含糖,区别只在于最终消化后得到单糖的多少而已。

因此,不吃糖、不吃甜的是不能饿死癌细胞的,病人即使能坚持不吃糖类食品,不可能不吃含糖类和淀粉的食物,不然在饿死癌细胞之前就要把自己饿死了。

谣言5:食物相克,食之轻则身体不适,重则中毒丧命……

真相:营养界主流意见否定“食物相克”的说法。科学家曾对常见的“食物相克”配伍进行验证,结果无一成立。所谓“相克”,多是因为不洁饮食以及极少数的特殊过敏反应所致,一般公众在生活中无需顾忌。

类似的谣言还有很多。这些谣言的形成除了商业利益所为外,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对疾病治疗的焦虑。“酸碱体质理论”走下神坛后,需要警惕的是把这一理论换种说法和套路依旧在现实中宣扬,或者直接换另一种理论来撑起现实的产品和所谓价值。

“谣言动动嘴,辟谣跑断腿”,但即便跑断腿科普仍然十分必要。如同人们看病就医就一定要找到最合适的医院。关注11月17日在健康界首发的新一期中国医院排行榜,医院排行、专科排行、地域排行帮助患者找到最合适的医院。

【点击了解详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伪科学,酸碱,体质,雌激素,癌细胞,谣言,排毒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