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TA远点儿!天天把TA当宝 TA却害你不浅
早在手机开始盛行之初,健康专家们就开始关注手机辐射是否会导致癌症这个问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二代手机(2G手机)盛行之时,美国毒理学规划处(HHS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就开始用大鼠进行研究。这项研究耗资3000万美元,涉及约3000只啮齿动物,被专家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成本最高的实验”。
“射频辐射与大鼠肿瘤确有联系”
近日,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处公布了研究结果:有证据表明,某些手机的无线电波可能会增加雄性大鼠患脑癌的风险,但相关性并不强烈。在一份声明中,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处的资深科学家约翰·布赫(John Bucher)表示:“我们认为射频辐射与雄性大鼠肿瘤之间的联系确实是存在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实验中大鼠的暴露水平与辐射的持续时间远远超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不能“直接与人类所面临的辐射进行比较”。
此外,该研究测试的是早期手机技术所使用的无线电频率的影响,而该技术已在多年前就停止常规使用了。因此,该研究得出的结论似乎更适用于使用老款手机的用户,而不是新型手机的消费者。
然而,专家们仍认为,鉴于目前手机的使用人群高达数十亿人,即使是小幅上升的癌症风险,也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该研究中使用的最低辐射水平与美国联邦法规所允许手机产生的最大辐射水平相当。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处称,这种辐射水平在正常的手机使用过程中极少发生。而实验中,最高辐射水平可达政府允许最大值的四倍。
辐射“很可能引发”脑肿瘤?
美国毒理学规划处于2016年5月发布了该研究的初步结论,即辐射“很可能引发”脑肿瘤。而在2018年2月的一份报告草案中,他们则放弃了这个相对确定的结论,称手机辐射对脑肿瘤的影响“微乎极微”。
然而,2018年3月,来自行业与学术界的11位专家组成的同行评审小组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投票,投票结果建议毒理学规划处将手机辐射与雄性大鼠脑肿瘤(对雌性大鼠的实验中未显示出辐射与此类肿瘤之间存在联系的证据)之间“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升为“一定程度上的关系”。这一观点由两位小组成员提出,分别是眼力健公司的莉迪亚·安德鲁斯琼斯和宝洁公司的苏珊·费尔特。
专家称,人类及动物(包括对小鼠和大鼠的研究)中癌症病发率的性别差异并不罕见。
在此项研究中,被试的老鼠每天都要接触长达9小时的手机辐射,这甚至比重度手机使用者还要长得多。被试老鼠自出生起到2岁左右,都要持续暴露在手机辐射中。
暴露于辐射的雄性大鼠中约有2%-3%被发现患有恶性胶质瘤(一种致命的脑癌),而没有接受任何辐射的对照组中则没有发现此种肿瘤。但很多流行病学家表示,在人类社会,胶质瘤的发病率并没有全面上升。
该研究还发现,在暴露于最高辐射水平的雄性大鼠中,有5%-7%出现了恶性神经鞘瘤,而对照组则没有。恶性神经鞘瘤类似于听神经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一般出现在人体内连接耳朵和大脑的神经中。该研究的初步构想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彼时第二代手机盛行,这些大鼠所接受的辐射便采用了当时手机的辐射水平——900兆赫兹。
而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是第四代手机,即4G手机,预计5G手机也将在2020年左右推出。科学家表示,这些新手机采用了更高的频率,而这些无线电波在穿透人体和大鼠身体方面远没有那么强。
实验需进一步改进
2018年6月,在毒理学规划处的科学顾问会议上,成员唐纳德·斯顿普(Donald Stump)担心,这项研究“极可能因使用过时的技术而饱受争议”。他还补充说,研究的挑战在于如何改进这项实验,使其数据丰富具有意义,但同时保持其灵活性,使其可以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目前,毒理学规划处正致力于建造规模较小的辐射实验室,使其能够在几周或几个月(而不是几年)内评估最新的技术。同时,未来的研究将着重于检测由射频辐射潜在影响而产生的可测量体征或生物标志物上,如DNA的损伤,这比检测癌症要快得多。
在近日的电话新闻发布会上,约翰·布赫(Bucher)表示,这项研究的总体结果已经传送给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和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他们将对手机进行控制并衡量其对人类健康的风险。但他也表示,这份384页关于大鼠、260页关于小鼠的报告中,针对手机辐射对DNA损伤所得到的数据证明仍需进行下一步的确认,因此他一直拒绝对手机的危害进行评估。
然而,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医疗设备审查中心主任杰弗里·苏瑞并不赞同该机构提出的手机辐射与心脏神经鞘瘤间的“明确关系”,但对其与脑肿瘤提出的看法则并无异议。
当被问及自己的手机使用情况时,布赫称他从来不会过度使用手机。但因为这项研究,他开始“更加注意”手机的使用方法。例如,在长时间的通话中,他会使用耳塞式耳机或其他方式“让手机与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与加州公共卫生部环境和职业病控制司一份在关于降低手机辐射的用户指南中提出的建议一致。
原文来源:New York Times
原文标题:Study of Cellphone Risks Finds ‘Some Evidence’ of Link to Cancer, at Least in Male Rats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