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医院把科普做出新高度 快来围观!
“北协和,南湘雅”是业内对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下称湘雅医院)实力、品牌、口碑的多重肯定。作为公立医院“国家队”,湘雅医院在健康科普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性探索,并形成了健康科普“湘雅”品牌。
10月24日-26日,健康界跟随国家卫生健康委前往湖南长沙,并参加例行新闻发布会、第三届“湘雅杯”健康科普创新大赛决赛,调研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试图挖掘健康科普“湘雅”品牌背后的秘密。
搭平台、建机制 医院需做好顶层设计
如何让医生更积极地投身科普,在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孙培春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主任、“达医晓护”健康科普团队负责人王韬看来,医院应该至少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营造“全员科普”的氛围,加强“一岗双责”意识。湘雅医院以举办“湘雅杯”健康科普创新大赛为抓手,积极将科普意识渗透到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去。雷光华介绍,医院会请专业人士对参赛选手进行培训,医生保证专业性的同时让科普更加幽默风趣、简洁生动。医院举办“湘雅杯”还可挖掘出“科普达人”,并推荐他们全国各大科普大赛或节目,“荣誉感也是医生做科普的动力之一。”雷光华表示,新时期的医生应该是“一岗双责”,一边做医疗业务,同时做健康教育,将正确的防病治病理念和健康教育防范传播给社会公众。“在湘雅,医务人员做健康科普被公认为是‘本职工作’,没有人当作任务,反而会因为能参与科普节目、发表健康科普文章、开展健康科普讲座等而骄傲和自豪。”雷光华说。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
“以赛代练”的方法同样受河南省人民医院的认可。孙培春表示,他们除参与河南省卫生计生委、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科协等多部门组织的全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以外,河南省人民医院已组织举办2届青年科普大赛,公开选拨优秀选手,在全国大赛中获得优秀名次。通过比赛的方式,医院现已涌现出一批主动热情、技巧成熟的科普专家。
第二,做好院内设计,将科普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院内景观设计、标志、标牌、宣传栏等可利用的院内设施都应尽量体现健康教育元素。比如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福音书吧和筹备建设的健康文化广场。利用医院空间,更直观、更丰富地开展健康科普工作。
借势科普,湘雅医院做了许多与健康相关的时间节点公益活动,并根据相关季节和节日、社会关注热点、新闻事件以及影视作品中的健康问题进行科普,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此外,湘雅医院从临床案例、新设备、新技术等方面,延伸做健康科普,这些科普对临床工作同样有所帮助。
关于参与健康科普会不会额外占用工作时间,王韬这样认为,“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是飞机的两翼,不能偏废,对临床工作者来讲,做好健康科普不是一个额外的工作,因为我们在对不同的受众做健康科普时,得到了大量的健康信息反馈,这些信息与数据对于科研工作相当重要。”
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孙培春
第三,搭好平台,用好融媒体。将医生们生产的科普内容传播给广大民众同样是医院的责任。湘雅医院利用院报、官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掌上湘雅APP五大平台打造科学权威原创多元化的健康科普,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开展“精准健康传播”。王韬介绍,“达医晓护”除自建公众号和网站外,人民网、中国网等网站同步推送,并入驻网易、腾讯新闻、天天快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健康界、搜狐首页等众多平台。
第四,注重人才培养,挖掘科普达人。王韬介绍,“达医晓护”团队已在广东医科大学建立了“达医晓护”医学科普服务队伍和“蚂蚁传播工作室”,在上海交通大学建设了“达医晓护”网络文化工作室和学生社团,从医学大学生中发现和培养科普人才。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主任、“达医晓护”健康科普团队负责人王韬
打造科普品牌 促进成果转化
2016年起,湘雅医院连续3年举办“湘雅杯”健康科普创新大赛,医院上下高度重视该比赛。湘雅医院党委宣传办主任佘丽莎介绍大赛四大亮点:一是数量多,选题精,选手们从日常临床实践出发,结合科室优势,提出300余个有新意、实用性强的科普选题;二是精品多,“言值”高,在打造“湘雅科普读物”等科普精品的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有“言值”、有担当、有情怀的科普大咖;三是创赛制,进基层,开展了党总支科普初赛进基层的系列活动,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感,将健康科普送到老百姓身边;四是融媒体,广传播。
决赛现场,一位病友告诉健康界,“选手们轻松、幽默的表达更很容易让人接受,许多选手都是湘雅的大专家,比起日常看到的那些养生保健文章,我更愿意信他们。”
医生参加院内外的科普大赛是提升个人品牌的好机会,湘雅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除从科普大赛中发现人才外,还扶持传播量广泛的科普作者成为“个人IP”。如湘雅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医生袁勇翔的科普音乐情景剧《袁勇翔你到底为啥死乞白赖要她去洗牙》在全国科普大赛上获奖,并应邀在2018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总结暨经验交流会上进行展演。
品牌影响力往往能带来转化价值。湘雅医院以健康科普读物为抓手,将医院原创科普文章进行整理贯穿,促进健康科普成果转化。整合医生的科普文章,用轻松易懂的语言将疾病防治经验出版成册呈现在读者面前。雷光华介绍,湘雅医院将把官方微信号优秀原创科普文章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转化为权威、原创的科普读物,并即将出版。
健康界了解到,一些医生通过科普收获大量粉丝,成为“网红”“大V”,不但能提高自己的门诊量,而且通过被打赏和被媒体约稿等方式,获得不菲的收入。
去伪存真 形成规范化科普
为了规范科普信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健康促进处处长姜雯此前在一次会议上透露,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制定《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技术指南》(媒体版),同时也会出台《公众查询和利用网络健康信息建议》(2018)。
与此同时,国家卫健委将建立健全机构和人员健康信息服务监管工作机制,对各种媒体加强管理,完善健康信息内容审核制度;对于以健康教育信息服务名义进行广告宣传的,要及时将线索移交给有管辖权的相关部门。
为规范科普内容,湘雅医院建立通讯员制度、定期开展培训等着力提升医务人员的健康传播能力。河南省人民医院规定医生发表科普文章,必须经过医院医务部门审核,通过以后才能以“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名义来发表。
王韬介绍,团队提出了“科普学术化”理念,主张形成从“选题-实施-评价与反馈”的学术闭环,与医教研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医学科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他们还提出“医学传播学”的学科构想,已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开设了医学传播学选修课,并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挂牌成立了“医学传播学教学示范点”,在中国医师协会和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了“医学传播学专委会”,《医学传播学》书稿被推荐参评今年的国家出版基金。
帮扶基层 提高基层民众依从性
基层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任,是分级诊疗制度的网底,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胡浩介绍,该中心现在的重点工作是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他们主要通过宣传折页、海报、下乡宣讲、电视节目等方式进行健康科普。“要先把类似家庭医生、全科医生这样的项目宣传出去,宣传力度加大后健康科普会好做很多。”中心副主任欧阳华娟说。
她表示,居民的依从性是基层健康科普面临最大的问题。湘雅医院对口帮扶,大专家下乡进行健康科普能增加民众信任度,同时发放一些知识性小礼品也是不错的增加积极性的方法。
此外,湘雅医院将健康科普大赛初赛设立在基层举办,既能拉近科普与民众距离,又能丰富居民生活提高参与健康教育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众所周知,以治病为中心的医疗已经远不能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以预防为主,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公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做好健康科普教育,应是每个从业者努力的方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