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院士领航 | 李兆申:消灭胃癌不但可能,而且可行

2018-10-29 17:00 王方怡 / 健康界

三高追求四创新,看李兆申谱写消化人生。

“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医学的本质就是给病人一个美丽完整的人生。”

从医数十载,这是李兆申不改的初衷。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会长、国家消化系统临床疾病中心主任、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下称长海医院)消化科主任,李兆申的心系病人、严谨认真与风趣幽默,在此前的多次“遇见”中,让健康界印象深刻。

8月,上海,长海医院门诊8楼,健康界终于得以在专访中,深入认识李兆申。

院士领航 | 李兆申:消灭胃癌不但可能,而且可行(标清)

模式创新 推广肿瘤早筛早诊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肿瘤发病率和治愈率却常年不降。

以胃癌为例。由于早筛早诊不够普及,我国80%的胃癌病人在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导致我国的胃癌生存率不足40%。“也就是说,一旦被确诊为胃癌以后,60%的病人无论采取什么方法,也活不到五年。”李兆申颇为心痛地说,这就是我们国家胃癌的诊疗现状。

如何提高国民的癌症预防筛查和早诊早治,在李兆申看来,是每一名医生都应思考的问题。

问题首先在于意识。李兆申说,当前老百姓对消化道肿瘤筛查还无科学认识,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查,也不知道该查哪些项目。“通常都是老百姓已经出现明显症状时才来检查,这时查出来的大多是晚期。”

为此,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消化道早癌筛查体系迫在眉睫

协同多方力量,李兆申与诸多消化道同仁先后成立国家消化道胃癌早筛防治中心联盟、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等组织机构,共同探寻适宜的筛查方案。

其中一项硕果,就是目前正在无锡开展试点的消化道肿瘤防治中心(GICC)项目,简称“无锡模式”。这一模式借助医联体分级合作,从社区开始进行全人口简单普查,通过李兆申团队前期研究得出的胃癌筛查模型和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的数据支持,区分出高危人群,再由三甲医院对高危人群进行精查,并为确诊的早癌病人提供诊疗一体化的消化道肿瘤全病程解决方案。

“无锡模式适合中国国情,花费不是太高,技术要求也不是太高,而且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早期尚无症状的病人目前可达千分之二的诊出率。”李兆申颇为欣慰地畅想,如果这一模式,能从无锡到华东,再到全国推广开来,一定可以大大提高我国消化道肿瘤的早诊率和早治率,从而大大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实现降低死亡率的目标。

据悉,目前无锡模式系由无锡市政府联合社会企业开展的纯公益活动。但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完善支付模式,关键在于保险支付的介入。“我们希望由政府出一部分,社会资助一部分,居民自己出一部分,保险再赔付一部分。”李兆申算起一笔经济账,“因为高危并且最终确诊早癌的人数比例极低,所以当保险公司参与以后,大家每人都买上几十块钱的小额保险,便能帮助不幸患癌病人得到很好的治疗。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好事。”

理念创新 消灭胃癌不是梦

晚期胃癌难寻良方,早期胃癌的生存机会则大幅提升。

因此,李兆申再次强调,要想消灭消化道肿瘤,重点务必放在早筛早诊方面。具体到早筛早诊,又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即确诊早癌病人

这既需要借助前面提到的“无锡模式”,又需要充足的相关从业人员掌握必备的筛查技术和能力。为此,李兆申在过去几年里,促成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培训学院的落成,建立起规范的培训机制,并计划在全国各地成立近100个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主要目的即训练医师如何才能将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出来。今年8月3日,第二个培训基地顺利落户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仅仅培训技术还不够,基层仍然缺乏医师人才。考虑到这一问题,李兆申借助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平台力量,通过建立网络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到技术能力比较薄弱的、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地区进行技术支援。“我希望以团队的力量,支持这些地区深入社区开展筛查,让早筛早诊理念与行动为更多老百姓可及。”

第二即治愈早癌病人。近几年,基于大量研究,消化道肿瘤的早期治疗技术已取得较大进步。李兆申介绍道,医生可借助内镜技术,像削苹果皮一样把病变组织切下,以实现癌症的阻断和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李兆申,胃癌,院士,消化道,医生,肿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