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等医界大伽齐聚北医三院60周年学术论坛 畅谈“创新点亮未来”

2018
10/10

+
分享
评论
李子君 / 健康界
A-
A+
论坛聚焦“创新”,关注人文,向社会展示北医三院乃至整个中国医疗行业脚踏实地、朝气蓬勃的全新面貌。

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是当下医疗卫生领域的共同责任和理想。10月9日,“2018中国医院创新发展峰会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院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专家们共聚一堂,探讨现代医院管理创新和发展之路。本次大会以“创新点亮未来”为主题,由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健康界联合主办,大家一起交流新时代、新医改给医院管理带来的新理念、新机遇和新挑战。

过去几年,国家和地方鼓励医学创新的政策相继出台,这给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注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力量。众所周知,改革和创新发展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由之路,而创新又是医疗改革的基础,本次论坛正是聚焦“创新”,关注人文,向社会展示北医三院乃至整个中国医疗行业脚踏实地、朝气蓬勃的全新面貌。

医学有灵魂,也有温度,它能够点亮人生、照亮人生,温暖人间。论坛第一篇章主题为“医学·人文:仁心仁术 人文之光”,用有温度的话语诠释医学真谛。

此环节由海军军医大学校长兼全军前列腺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颖浩,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主持。

韩启德院士:医学是有温度的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首先进行了题为“医学的温度”主旨发言。

小时候,韩启德曾患上很严重的猩红热,并在一家小型私立医院接受治疗。在住院过程中,护士总是给10岁的韩启德讲故事,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来自于家庭和朋友之外的温情。时至今日,韩启德已经不记得护士们的样子,但是那温暖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成为医生之后,韩启德也收获无数患者的尊重,“为他人做好事,获得人们的好口碑,就是幸福。”韩启德感叹道。

改革开放后,有了读研究生的机会,韩启德选择读基础医学。当潜心其中时,他不断领略到科学神奇的力量,享受研究微观世界的美妙,并对医学的科学属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韩启德发现,一个多世纪以来,现代技术使医学发展插上了翅膀,不少严重疾病得以明确诊断和治疗,但是技术之外的问题开始显现,医学的重点放在救治生命最后阶段的病人上,而不是为人们的健康和减少病痛努力。大家过度相信技术,常常忘记病人心理的痛苦和对医者关爱的期盼。同时,人们对慢性病也缺乏重视。

医学从诞生开始就包含人文关怀,好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学技术,更要回归医学的仁心仁术。“医者能做的仍然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韩启德说,医学的任务只是保持人们生老病死的正常过程,我们不能把衰老当做疾病,不能给生命增加痛苦,不能不考虑医学的社会效益和公平公正。要时刻不能忘记,医学是有温度的。

张宗久:医生要对患者有同理心

“好医生要具备仁心仁术,医疗卫生体系恰恰需要无数拥有高尚医德的医生去支撑。”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从人文和公平角度去探讨医学。

泛美卫生组织曾经表示,普遍追求优良技术的做法只会对少数人有利。因此,必须用社会目标驱动技术目标。这意味着,给数以千计的儿童适当增加几克奶粉,比用醒目标题报道成功地进行一次心脏移植更好。怎样将技术目标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兼顾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简单技术的发展,这是一项值得考虑的道德责任。

张宗久认为,卫生系统应当为所有成员健康提供服务,使之能圆满地从事社会生产和文化活动,并且必须具备目标的全民性、机构的整体性、功能的多样性、分布的合理性与效能的最佳性。“在一定情况下,要选择临终关怀医疗,也就是优美地放弃。我们也要学会和病人有效沟通,医生用同理心为病人服务。”张宗久说。

论坛的第二个环节聚焦人才培养。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的主持下,引出接下来的演讲者。

王辰:庸医之害 甚于无医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院校长王辰始终相信,医学培养是精英教育,招生人数要有所控制,坚持适度或缺原则,国家要为医学人才培养集中优势的教育资源。“庸医之害甚于无医。”王辰直言,医生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谈数量,医生的数量不够可以通过培养医辅、医助人员解决。

王辰同时提到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专业、专科设置问题。他认为,毕业后教育设置要坚持国际同理性、通行性原则,要科学合理地矫正以往的偏差,即与国际接轨。总之,医生的临床和培养切不可无度降低“门槛”,必须严字当头,严格遴选。

陈国强: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坚信,科学思维要天马行空,才思敏捷,不受拘束,豪放不羁,而科学实践则必须脚踏实地,兢兢业业。

大学的本位是人才培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始终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让大家用“时不待我”的精神去发现和拥抱正向教育的激情和持之以恒的韧性。

如何培养有灵魂的卓越人才?在陈国强看来,老师首先必须是有灵魂的卓越创新人才。据他介绍,过去十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不断改革创新,做好医疗服务,其拥有12家附属医院,床位数1.8万张,解决了上海市1/2的疑难杂症。

詹启敏:医学正处于最好的发展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发言时,首先提到了人文医学。他认为,医学和人文紧密联系,医学不仅是科学,也是仁学和社会学。“人文是医学的另外一只翅膀,因为医学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和人文联系在一起。”詹启敏说,医学工作者不仅要运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技能来治疗疾病,也要给予患者广泛细致的人文关怀,好医生除了了解人文、伦理,还要学习医学史、医学传播和医患沟通的技巧。詹启敏相信,医学与人文融合才能使医学得到发展,时下大热的人工智能永远是辅助的医疗手段,不能替代医生。

北大医学部正站在新时期新起点上。詹启敏提到,北大医学是北京大学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北大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力量。“北大医学部一定是国家的医学中心,未来是国际医学中心,我们的发展要依托北京大学综合学科强大优势,在科技创新和综合学科方面,通过跟各个学科的交叉结合推动医学的可持续发展。”詹启敏说,无论是国家层面,大学层面,还是在医疗领域,医学都处于最好的发展阶段。

论坛第三个篇章由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肖海鹏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瞿介明共同主持,这个环节关注医学创新。

金小桃:全国将建成100个区域数字医学示范中心

在主题为“医学创新:吐故纳新 创新之道”篇章,中国卫生信息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会长金小桃表示,国家卫健委正在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和“互联网+”医疗服务方面,作出国家试点的重要决策部署,明确了“1+5+X”的模式,即健康医疗大数据建立一个国家中心,五个区域中心,分别是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中心,以及X的产业园建设的顶层设计。

据金小桃介绍,目前试点工作的推进取得较大进展,同时也为未来做出进一步规划。根据规划,互联互通第一批数据要在今年年内分别进入五个中心,各省数据的汇集要全面进入数据中心;2020年,全国将会建成100个区域数字医学示范中心;2025年,人工智能、数字医学的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到2030年,全数字化作为健康医学数字化的背景,其运用发展将得到大幅提高。

创新观点层出不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希望我们培养的医生是为病人服务,满足于患者需求,医生和护士更多时候要在病人身边,医学人文关怀应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潘义生:基于文化建设,十年前我们提出想做中国医疗行业的水准原点,北大第一医院坚持自己的定位,也会完成自己的使命。

浙江大学第二医院的党委书记陈正英:没有道德观、良心和爱心的医生并不合格。让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我们一家医院新员工拍合影,拍照片的时候路上一个行人摔倒了,结果所有新员工没有一人去搀扶路人,倒是一位老医生冲过去把行人扶起来。我们要思考,培养医学生首先要培养他的爱心。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要培养一个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医学生,首先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让他们从小就关爱生命,重视健康。然后在学校进行深入教育,包括人文相关的学习,第三个方面,在医院里需要老师去做好言传身教。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年轻医生一定能具备人文素养。

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耿庆山:让医务人员都发自内心地热爱医疗事业,医改就成功了。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郑焕敏:当前,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面对国内外的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北京市发布了《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医药健康产业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北医三院,学术论坛,医界,韩启德,医学,医生,医疗,人文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