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登上新闻联播头条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联体亮绝招

原创 2018-08-29 15:22 郝兰兰 / 健康界

如何应对医联体绩效考核?河南省人民医院实践出答案!

医联体被视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杠杆,但却长期处于无序发展、好坏难评的境地。近日,国家卫健委连续发布两个文件,今后,在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规划发展进行网格化布局的同时,还要对医联体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医联体建设正在由量变走向质变。目前,国家对医联体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给予了更全的配套举措。回望过去,不乏值得借鉴的案例。由河南省人民医院牵头组建的医联体,仅仅建设一年时间,便登上新闻联播头条,背后原因值得探究。

机制支撑

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现状,“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放在医改首位,其落地性举措的核心便是组建医联体。河南省作为我国人口大省,看病就医问题尤为突出。2015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联合17家省辖市级医院、108个县的111家县级医院,签署“互联网智慧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协议,正式启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卫健委出台的《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是否形成了责权利明晰的运行机制、医联体内部成员单位分工协作情况、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情况、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程度、医联体内部利益共享机制是否建立,成为医联体建设情况的重点考核内容。这恰恰说明,以上五点是医联体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河南省人民医院首先建成了“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医学中心”,下设一个办公室和五个分中心,分别是远程控制中心、分科调度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质量控制中心和学科联合中心。依托以上实体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与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开展远程诊疗、双向转诊、远程教育、学科联合、质量控制等工作。

缺乏共享共建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一直是医联体的软肋,河南省人民医院推行了“首席专家+联络员对接服务”的地图式责任管理机制。按照分片管理原则,每一位医院管理者负责协调所属合作医院的主要工作。医院还设立了首席学科专家负责制,临床专家作为联络专家,采取地图式定位管理。据统计,共有110名病区主任被协作医院聘为首席学科专家、名誉院长或副院长。

为便于基层医院对患者进行就医宣传,定向提升基层医院医生业务能力,河南省人民医院实施了“三固定”模式。一是固定医院,每个月的哪天去固定的几家医院;二是固定时间,在固定的一天里去哪些医院;三是固定专业,固定专业的专家哪天去哪家医院。

管理方式与工作机制的确定,为医联体建设奠定了基础。另一基础性工程是建立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平台,并与地市级、县级协作医院信息互联。与此同时,河南省人民医院与美国梅奥诊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实现互联互通。

如果说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平台是为了方便医联体成员单位与医生工作,河南省人民医院建设的96165综合服务平台则主要为患者提供便捷服务。院前预约挂号、预约转诊、病床安排,院中陪检、导检、患者接送,院后服务调查、投诉等,患者投可以通过微信、短信等形式,发送到96165综合服务平台。

医联体模式受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级医疗机构医生多为“义务劳动”。解决这一问题,河南省人民医院建立了一套绩效考核和评估机制,医生每个月至少要与基层医院对接一次。针对院内,考核方案主要侧重对各科室部分指标进行考核;针对院外,主要对基层医院进行评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联体,头条,绝招,医院,平台,基层,专家
VIP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