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院长 | 太原二院李玉杰:小医院写就医养结合大文章
一位老人输上液不久,就按铃呼叫护士,说,针“掉”了。护士纳闷:刚扎的针怎么会掉?重新扎好后,没多久,针又“掉”了。如是反复好几次。护士终于“破案”了——老人因为太寂寞,想找个人聊聊天,便故意把针拔掉,这样护士就可以过来陪她聊几句天。
讲完故事,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下称太原二院)院长李玉杰向健康界感慨:“我们经常说老人‘需要’什么,其实已经不能简单地用‘需要’来形容了,而是‘渴求’。”
太原二院院长李玉杰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截至2017年底,像故事里的60岁及以上的老人,在我国有2.41亿。该机构预测,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的34.9%。也就是说,在未来的30多年里,我国的老龄化社会程度将逐渐加重,且不说上文提到的“交流”需求,老年人基础的医疗、康复需求都将急剧提升,这无疑会给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带来重大挑战。
“我们是在用一家小医院的力量,试图为中国社会探索出一种医养结合的新模式。”李玉杰说这话时,声音低沉,表情笃定。
但是,太原二院毕竟只是一所市属二级医院,喊出如此口号,李玉杰底气何在?
“他们都比我厉害”
在探寻李玉杰的“底气”之前,有必要先摸一下太原二院的“家底”。
太原二院建于1954年,是一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在岗职工875人,编制床位710张,设置科室65个。仅从数字上看,医院并无特别之处。如果再跟周边医院一比,简直算是“普通”了。
“我们医院所在的区域,医疗机构密度超高,方圆三公里内有十几家三级医院,包括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省中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李玉杰掰着手指头一口气数了12家,“他们都比我厉害”。
基础一般,强“敌”环视,这就是太原二院面临的现状。
挂牌“老年医院”,意味着太原二院将有更多的市场机会
所谓危机者,危险与机遇并存,困境中的太原二院也面临着大好机遇——2013年,医院增挂“太原市老年医院”。这意味着太原二院将面临更多的市场机会。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承担,“拟订应对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政策措施”将是新组建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这无疑为医疗+老年的发展,提供了政策背书。
李玉杰思路清晰:要写好太原二院发展这篇文章,要从“老”字落笔。
医养结合:围绕“老”字做医疗
毕竟挂着“老年医院”的牌子,太原二院在老年医学领域已有一定积累。把老年医学确定为医院发展方向后,太原二院在医疗方面围绕老年人开始了一系列变革。
因为老人摔伤较多,太原二院骨科相应开展了股骨头置换手术,“好多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别的医院一般不敢做,但是我们医院没问题,因为做得多了,医生心里有底。”李玉杰介绍。
医院成立了足踝外科矫治研究所,率先在山西省内开展足踝门诊,与美国足踝专家、北京同仁医院著名足踝外科专家建立业务合作,引进足底压应力检测,进行步态分析及足踝疾病评估诊断。
太原二院老年病科是太原市重点专科(左为科主任,右为护士长)
医院老年病科是太原市市级重点专科,作为医院最大科室,拥有床位120张,3个护理单元。依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开设有临终关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VIP病房。科室有医师22名,包括营养师、心理治疗师、物理治疗师、音乐治疗师、康复治疗师,有护理人员52名。
科室主要对60岁以上多病共存的老年人提供各种就医服务,并开设有老年病门诊、老年病专家门诊、老年方便门诊、老年心理和睡眠门诊、老年骨质疏松门诊、老年问题免费咨询门诊。
通过医养结合模式,医院实现了多学科综合治疗。开展了老年人简易营养评估、认知功能评估、老年人抑郁量表、跌倒评估、老年谵妄评估、失能评估、老年心血管病评估等服务。与德国专家合作开展动觉护理,对老年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前列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老年肿瘤等疾病有较好疗效,有效改善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太原二院在机场托管了一家民航医院,有两层楼,一楼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二楼做病房。李玉杰希望把它打造成“寄养型康养病区”。如果子女中长期出差,家里老人没人照顾,可以“寄养”在民航分院,期间医院可以为老人做健康体检,出治疗方案,做健康保健,子女出差回来就可以把老人接走。“你甚至可以把车放在那儿,我们的保安会帮你看着。”李玉杰说。
养医结合:把社会当成养老院
做好老年医疗只能解决少数患病老人的问题,如何延伸医院的服务能力,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李玉杰的“医养辩证法”。
李玉杰认为,医疗机构应该为多病共存的老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服务,以“医”为主,为其提供必须的医疗服务,医养结合;而对相对健康的老人,则应以“养”为主,医疗作为保障,养医结合。何谓相对健康的老人?李玉杰用四个字定义:进出动静,即能吃、能拉、能动、能睡。
“我国卫生系统有很好的基础,建了很多街道医院。目前这些基层医院大多运行困难,在养老划归国家卫健委的背景下,把它们转成养老机构可能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他的设想一旦成形,如何连接这些基层医疗机构,将关乎太原二院的未来。李玉杰未雨绸缪,提早布局,巧妙借力,或将撬动一片广阔的市场蓝海。
社区心电项目,在李玉杰看来,是一种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
太原二院在太原市4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投放了12导联静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检测设备,基层医生给需要的患者做完检查后,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太原二院,由后者的医生出具报告并回传给基层医生。因为心电图数据量小,经测算4M带宽即可保证顺畅传输。之所以选择心电图诊断,李玉杰认为,如果把老人比作一辆老爷车,心脏就是发动机,“把发动机保养好了,老爷车就能跑,发动机出问题了,其他零件再好也没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