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高层次人才优先就医”政策出力不讨好
“人才不会因为某个城市看病优先就蜂拥而至,他关注的是就业机会、政府管理水平、教育、医疗等综合条件,就医优先没有吸引力。”当谈到沈阳一家医院贴出“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告示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如是说。
医院中有“老年人优先”“军人优先”的字样,但最近沈阳一家医院贴出“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的告示。经过网络发酵,此举引发广大网友的讨论和质疑。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告示
有违医学伦理原则
医学优先考虑的应是疾病本身,以及救治疾病的迫切性,而不是患者来自哪里,是小学毕业还是博士生。“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那么在医院急诊室很可能出现这种荒诞场景:一个高层次人才进来,叫停正在参与抢救的医生:‘医生,我感冒了,给我配个药,我要回去修改论文。’” 浙江大学医学院康复研究中心主任陈作兵表示。
医疗公正是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中重要内容。医疗公正是指每个人都具有平等合理享受卫生资源或享有公平分配的权利,享有参与卫生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的权利。显然“高层次人才优先就医”有违这一基本原则。
201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下称草案)对外公布,其中明确,公平是健康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立足现实,明确健康权保障的基础上,实现公平是社会权利的基本内涵。具体到健康权,公平体现为医疗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草案第四条还明确,国家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公民提供公平享有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维护和保障公民健康。
在医疗实践中,公正不仅指形式上的公正,更强调公正的内容。如在稀有卫生资源分配上,必须以每个人的实际需要、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为依据。
医院里“优先就诊”这个词并不陌生。就在涉事医院这张“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告示旁,就有一张红色的“急性胸痛患者优先”。人们不会对这张质疑,是因为它遵循了医疗原则。不仅如此,国内多家医院实行的急诊分级诊疗,将急诊进行分级分类,达到一定急诊级别的病人适当安排优先诊治。这些做法引来民众“点赞 ”。
涉事医院照章行事 但民众却不知情
涉事医院回复此举是政府规定,沈阳市卫计委对公众提出的“挤占公共资源”回应也表示:首先“高层次人才就医绿色通道”,绝对不会打破公平就医原则,主要目的是吸引人才来沈阳发展表明姿态。
有媒体采访市民对此事怎么看,大多数人回复觉得此事不妥,并且大部分人都表示不知道什么才算“高层次人才”。对此,医院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所谓高层次人才是指顶尖人才、杰出人才和领军人才……至于细节如何划分,需要依照市政府规定。
健康界查阅资料发现,根据《沈阳市高层次人才及团队认定标准》,沈阳市高层次人才分为顶尖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高级人才等5个层次,每个层次有具体的认定标准。
一些沈阳市民对此事表示接受。“那些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拥有绿色通道无可厚非,但是享受这个权利的前提是危急病人优先,毕竟生命更重要。”一位沈阳市民说。
然而网友反应显然比市民更强烈。网友对日前高铁“霸座”博士事件的愤怒还未平息,突然看到“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不免会想某些“高层次人才”在看病诊疗过程中,是否也会“加塞”。把这样的告示贴在救死扶伤的医院,引发的焦虑可想而知。
对人才吸引力不够
事实上,“高层次人才优先”政策并非是沈阳独有。近年来长沙、郑州、西安等多地都出台类似政策,其中包括优先挂号、健康体检、优先就医等。在许多城市人才引进政策中,“优先就医”似乎只是配套政策。但是相比于落户、买房优惠等政策,“优先就医”吸引力不足,却挑拨大众神经。
如文章开头所说,一座城市要增加竞争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要用优质的公共服务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这其中包括子女教育、医疗等多方面举措。
有业内人士指出,地方政府以政策规定人才享有优先就诊的特权,有越界之嫌。说到底,城市给予高层次人才以优待无可厚非,但优待举措不能以侵害社会公平为前提。城市招揽人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不能不顾公平。以牺牲公共资源公平来“讨好”高层次人才,难免会被认为是给生命分等级、定尊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