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锐观察 | 器械巨头进军医疗AI的逻辑与底气

2018-08-23 11:50 王方怡 / 健康界

AI要前置,要与医疗器械一体化,医疗器械要实现个性化。

在今年的CMEF(2018春季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人工智能已成为众多医疗器械厂商的发力焦点。

以行业巨头G(GE)P(飞利浦)S(西门子)为例,飞利浦中国连续发布多款融入AI技术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并首次提出以AI驱动医疗科技应用,通过人工智能生态圈的构建,向医疗机构持续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GE医疗推出多款在患者关爱、精准诊断、重疾应对、运营增效方面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产品;西门子医疗则带来了人工智能影像学解决方案。

作为医疗领域风头正劲的底层技术革新驱动,AI吸引的并非仅仅是医疗器械厂商。

谁在做医疗AI

按飞利浦中国与财新健康点智库联合发布的《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报告》中所述,目前进军医疗AI领域的玩家主要分为三类:互联网平台、创业公司、传统医疗相关企业。

 

引自《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报告》

其中,报告显示,2014-2018上半年,中国医疗AI产业融资次数达84起,仅2018上半年便已完成18起。在这些企业中,处于B轮之前的占了一半,整个医疗AI创业领域仍然较显青涩。 

引自《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报告》

而医疗器械厂商,则是传统医疗相关企业中最突出的一支力量。

对于医疗器械厂商而言,布局AI首先基于新的挑战与机遇。虽然GPS以销售影像设备到医疗机构的交易模式席卷全球市场,但随着高端设备市场的饱和与中国医疗改革的推进,巨头们亟需寻找新的市场开拓机会,而深入基层与提供疾病整体解决方案成为黄金契机。

其次,携手AI,亦是医疗器械厂商自然而然的发展进阶选择。从技术演变而言,AI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释放出科技革新积蓄的巨大能量,不能跟上就意味着将被时代淘汰;从产品迭代而言,医疗器械厂商务必保持一定的产品更新频率,才能持续引领市场,伴随技术进步,医疗器械+AI自然成为发展趋势;从企业发展而言,凭借遍布全国各地的医疗设备,医疗器械厂商自然积累大量患者信息和临床数据,借此研发智能模型,用于疾病诊断和风险评估,可帮助企业拓展多元化战略布局,保持行业前瞻地位。

飞利浦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何国伟曾表示,从飞利浦角度来讲,在参与医疗产业发展过程中,高管们逐渐认识到,人工智能在健康医疗领域的价值在于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技术,将源自人类自身的数据转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临床洞察,最终将能够实现精准医学,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再次,进军AI,医疗器械厂商具备丰厚优势。医疗行业素来因专业性、复杂性而被公认“外行难以立足”,而以GPS为代表的器械厂商沉淀行业多年,对于医疗行业的理解深度及产品布局广度上,是互联网平台和初创企业无法比拟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程和平曾以3句话形容医疗AI决胜要点:AI要前置,要与医疗器械一体化,医疗器械要实现个性化。仔细读来,这恰恰体现出医疗器械厂商的优势所在。

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田捷也曾在一个讨论会上说道,“医疗器械出厂可以自带AI,这件事情厂商可以来做,其他医疗AI企业能做哪些创新还需思考。”  

医疗AI做什么

实际上,人工智能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孙亮曾表示,从当前来看,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教会机器去学习做某一件事情。这里有两个要点,首先机器只学习做某一件事情,其次机器可以通过学习把这件事做得越来越好。“这实际上就是弱人工智能时代。”孙亮表示,人工智能和真正人的智能的区别在于,人可以同时处理很多复杂的事情,而机器不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底气,巨头,器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飞利浦,AI,数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