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院长 | 侯明晓:扬起军队医院转型发展的新风帆
对于军队医院来说,2018年热度最高的一个关键词是“转型”。目光所聚,这对恰逢建院70年的沈阳军区总医院(下称沈总),还有另一层含义——新生。
如何完成好这一承前启后的任务,使医院常青?对于这道必答题,院长侯明晓的回答掷地有声——重整行装再出发。
“不管博士硕士首先是战士”
医改的风会一直吹,因为造福患者永无止境。如是,医院战略规划便没有了一劳永逸的可能,但在“百变”之中,圆心是什么?
侯明晓认为是“需要”。在担任医生、科主任、医务部主任、副院长、卫生部部长等多个职位中一路走来,侯明晓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力,既保持了对工作的清醒和珍惜,又能为未来赢得机会。
与地方医院相同,军队医院的发展必须医教研一体化,这是医疗之需。但与地方医院不同,军队医院应如何突出自身特性?军队没有和平时期,只有打仗和准备打仗时期。侯明晓认为,作为军队医院需要时刻准备打仗,使命当前,责任重大。沈总将发展目标定为建设打仗型医院,不仅能战,而且善战。
未来战场,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所以一开始,侯明晓便提出了两个核心:重心,作为打仗型医院不能有短板,但学科可以有侧重,医院也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予以倾斜;范围,必须全院全员参加,“只要有任务需要,随时拉出去一支队伍,就能组建一所野战医院”。
意外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这一定位的明确,得到了沈总全院全员的一致认可。96岁的心外科老主任汪曾炜,每天带领年轻人,查房、进手术室,戴着眼镜、拿着放大镜编写文献;医院58个学科,围绕提升战斗力,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设计发展思路;沈总人几乎每周都会在工作之余,到训练场进行3公里越野跑等体能训练,“沈总人的精气神全鼓起来了!”对于这种变化,侯明晓感到欣喜。
经过全员实战化训练、演练和考验,现在沈总在急救中,没有只停留在救得下,还能保证高人一筹的救治效率。通过在管理中优化流程,打造多学科绿色通道。例如医院倾心打造的胸痛中心,患者来到医院到送上手术台,最快的半个小时以内就能实现,达到了“快速反应,快速救治,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
得益于此,现在沈总的门急诊常年保持“爆满”状态,尤其是节假日,老百姓出现急症,首先想到的都是来这处绿色的阵营。
“这是你的船”
鼓足战斗力的风帆后,侯明晓开始为沈总的启航准备乘风的航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