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泰心医院详解第六版JCI评审标准!
众所周知,JCI国际认证标准总共分两大部分共十三章,而在此标准之前的是“国际患者安全目标”。JCI评审标准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所有通过JCI评审的医院,都应按照“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的要求执行,这无疑将“国际患者安全目标”推举到了一个重中之重的地位!
为什么看似简单的六条安全目标,却成为医院通过JCI评审的一个前提条件,哪怕是其中任何一项达不到要求,整个JCI认证的行动都会被立即叫停?
这是因为,虽然安全目标只有六项要点,但其在医疗工作中却能覆盖到每一位患者、每一名医护人员,并且关乎医院所有的设备、设施与整体环境。在实际备战JCI认证的过程中,泰心也确实把90%的精力落实在了这六条目标上。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JCI对于正确识别患者的评审标准越来越严格,对标准的描述也越来越清晰。
首先,无论是第6版标准还是以前的标准,都强调采用两种方式识别患者身份,其中特别强调不能使用患者床号识别患者。泰心医院从第一次JCI评审开始就采用患者姓名和腕带病案号作为识别方式。
当然,在一些尚未实施电子识别的医院,也可以采用出生日期进行患者身份的识别。其次,针对昏迷患者、新生儿或双胞胎等特殊患者,第6版标准特别规定了这些特殊患者在接受诊疗和操作时的识别方式。
虽然制度制定得越来越清晰,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却很难。因为正确识别患者是一个完整的流程,第一次的正确是最重要的;在这个流程中,任何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都要充分考虑到,都要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改进有效沟通
这部分标准主要有3个内容:口头医嘱、危急值和患者交接。
患者交接是第6版的新增标准。患者术前、术后、ICU出入交接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但是我们认为,急诊患者去辅助科室检查的交接,包括急诊患者是否有标识、辅助科室是否知晓急诊患者信息等环节的交接,更加值得关注。如何保证交接信息的正确性?可以采用SBAR或IPASS工具。ICU使用IPASS,不仅可在床旁交接时使用,在大查房检查时也可以广泛使用。
对于危急值管理,第6版JCI标准中所指的诊断性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检查、放射检查、核医学检查、超声操作、磁共振成像以及心脏诊断技术,还包括床边进行的任何诊断性检查。在我国医院评审标准中,危急值管理是十大安全目标之一,但床边进行的诊断性检查的危急值管理是当前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
POCT(床旁检验)项目繁多,血糖、血气等分布在很多临床科室中。因此,医院应制定POCT的全院性管理控制程序,包括POCT项目及科室清单、使用人员培训和授权、POCT操作SOP、POCT危急值处理流程等一系列规定。同样,对床旁超声、食道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若结果显著超出正常范围,表明高风险或生命危险时,应有明确的流程,规定如何向相关医护人员报告危急值、如何记录。
改进高警讯药品安全性
第6版JCI将高警讯药品定义为那些经常导致差错和/或警讯事件的药品、被滥用的风险较高或引起不良结果的药品。
医院高警讯药品清单问题。高警讯药品太多,通常不能起到提醒和警讯作用。问题的关键是:对于如何确定和选择医院的高警讯药品没有优选方案。我们拟定高警讯药品清单的方法是:
第一步,按照JCI要求分类,例如试验药品、控制性药品、治疗窗窄的药品、化疗药品、抗凝药品、精神治疗药品以及看似/听似药品(LASA);
第二步,按照分类分别将医院用药量顺位排序,选择医院最常见的药品;第三步,由医师和药师根据风险程度打分,最后确定风险较高的药品。
高警讯药品实际应用问题。JCI特别强调除手术室、ICU,其他科室不能有10%氯化钾。这是泰心实际工作中会碰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由配液中心将氯化钾稀释配置好后送到科室。因为需要增加人力,开始大家意见并不统一,但最后还是下决心按照JCI要求落实。类似的问题会有很多,每家医院的情况也各不一样,但需要指出的是:所有改进工作不应该是表面工作;既然是高警讯药品,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应该具有敏感度;当出现高警讯药品时,医生和护士能够立刻警觉起来。
急救车高警讯药与LASA药问题。JCI专家最“喜欢”查看急救车的高警讯药品和LASA(看似/听似)药品,结果是:大多都不合格。泰心的做法是:先确定急救车的药品(共36种药),再确定急救车摆药的格子必须多于36个格子。急救车药品摆放位置要求:一是根据安瓿大小区分摆放,也就是1毫升与5毫升相邻摆放,避免1毫升与1毫升相邻摆放;二是根据LASA药品隔开摆放;三是警示标签和LASA药标签要固定贴在格子上;四是除急诊科外,全院要统一摆放标准。
确保安全手术
第6版JCI标准要求,不仅要在手术/有创操作前一步执行术前暂停(Time-out),还新增加了在手术/有创操作结束后执行离室前核查(Sign-out)。泰心认为在手术核查中最重要的就是细节,即如何操作。
比如,制度一般都规定了手术核查内容、核查时间、核查要求,但实际在Time-out过程中,究竟由谁来大声说出“Time-out”,让大家停下来?切皮医生、麻醉医生、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各应站在什么位置?由谁来念核查内容,谁进行核对?核查什么?比如核对患者腕带、病历(电子病历)、手术通知单、X线片等,都需要细化到可实施。在手术无菌操作环境下,如何确保宣读的核查信息能被证实正确无误?
所以,所有的制度、流程都需要结合实际才具有操作性,这是管理部门需要研究和注意的。Sign-out的重点是手术过程中的器械、纱布、缝针等清点和病理标本留取、标签粘贴。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在Sign-out过程中发现清点数不对,是坚决不能离开手术室的,直到数目完全相符为止。
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这一目标的实质是手卫生。手卫生的关键是意识和习惯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认为医院的手卫生应该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的手卫生依从率达到80%甚至90%,为洗手配置了足够多的设施设备。
但我们在多伦多Sickkids医院参访学习时,发现他们的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已经潜移默化成了一种惯性行为。在ICU,护士的手卫生几乎是每分钟一次,随时随地不停地做。这让我们意识到了差距,让手卫生成为医生和护士的一种习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降低跌倒风险
预防患者跌倒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评估以及制定跌倒后的应急预案。由于中国的国情特点是门诊量大,很难做到对入院患者进行100%评估,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评估。
另外,由于门诊病人流动量大、逗留时间短,因此针对门诊的评估单就应制定得简单实用、操作性强。同时,门诊是病人来院最先接触的场所,因此,做好门诊病人跌倒风险评估尤为重要。
本文编整自尚医新书《知道做到(第二版)》,戳这里【一键购买】~
团购电话:15311513081
后记:
2009年,泰心医院首战告捷,一举通过JCI认证,将全员培训的教练内容提炼编写为人手一本的工具手册——《知道做到》;2012年,泰心医院通过JCI复评,结合最新发布的国家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将《知道做到》进行全新梳理与完善,并集结出版;2018年,携三块JCI金章和HIMSS 7级认证,泰心医院在迎接新一轮JCI复评之际,再次检省全院制度、流程,以持续改进的最佳实践再度解读新版JCI标准,倾情推出全面更新与改版的再版《知道做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