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避讳了!这家医院因研究“零自杀”获亚洲医院管理奖

2018
07/04

+
分享
评论
孙茜 / 健康界
A-
A+
“零自杀”行动以来,该院患者自杀率呈下降趋势。

住院患者自杀不仅仅是医院的问题,还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据相关统计显示,医院住院患者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4~5倍,在所有自杀事件中,5.0%~6.5%发生在医院,医院已经成为自杀预防的前沿阵地。住院患者自杀,给家属、医务人员、医院甚至社会都带来了很大影响。进行住院患者自杀的预防研究和行动落地,不应再成为各医院的“避讳”,而应成为医院甚至相关卫生主管部门的直面课题。

“零自杀”是一项由美国政府发起的致力于患者自杀预防的全球行动,其核心理念是所有的患者自杀都是可以预防的,同时提出了在精神疾病和非精神疾病医疗机构中均实现患者“零自杀”的宏伟目标。

如今在中国的公立医院,“零自杀”行动计划也已生根发芽,并得到了国际权威认可。

7月2日,“医院管理亚洲峰会2018”官网公布了中国医院获奖名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下称武汉协和医院)获得4个类别的奖项。其中,案例“为患者‘零自杀’行动——我们在行动”在最佳患者安全项目类别中获奖。

低频高危,“零自杀”行动的管理意义

“自杀一个都太多。住院患者自杀虽然属于低概率事件,但却是高影响事件。”武汉协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胡德英坦言,这不仅会对患者家庭造成严重伤害,医务人员也将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额外增加医疗费用支出,甚至会引发法律纠纷,因此患者自杀事件是各医院必须要监测的不良事件之一,也是解决医院管理薄弱环节的有效抓手。

不过,目前针对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风险管理的研究甚少,面对此类事件绝大多数医院采取“缺乏评估式”的事前管理、“救火式”的事中管理、“缺乏反思式”的事后管理。而“零自杀”行动计划在大量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风险管理模式,它不仅符合自杀流行病学特征,也体现住院患者自杀特点,适合向各级综合医院推广,而且各医院有切实的需求。

“我们将住院患者自杀危机管理分为自杀前、中、后三阶段,对其自杀行为过程分阶段地进行管理,填补了住院患者自杀不良事件管理方面的空缺,为该事件的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路径。也使得我院在患者安全的管理上更加完善。”胡德英表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医院开展了数次针对医务工作者和医院管理工作者的相关知识培训。

培训、评估、环境风险管理和保障患者安全等工作的开展,创造了一个更好、更安全的综合医院住院环境和医务人员职业环境。通过此项目,促进了医院安全文化的建设,提升了各类工作者患者安全的意识,也为医院的其他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参考。

明确职责,“零自杀”行动的管理核心

胡德英告诉健康界,患者“零自杀”行动项目重要核心环节在于对医务人员进行患者自杀预防的培训,使医务人员了解患者自杀一般规律,自杀评估流程与技巧,自杀高危患者的一般干预,病房环境安全管理等相关知识。以此增加医务人员对此类不良事件的预防意识,了解应对措施。同时分享自杀评估经验,病房内危险物品的管理经验。

此外,“零自杀”行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该院也有不少独家宝贵经验。

首先,贴近临床,重视团队合作。项目开展以前,小组成员积极深入临床一线开展调研,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标构建项目计划,同时组建多部门参与的行动小组,积极宣传“零自杀”行动计划的理念,鼓励更多人参与风险防范,为项目的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推动科学研究,加强知识转化。项目组不断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问题,再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成功地完成了知识转化,并形成良性循环。在此过程中,大量科研成果涌现,这不仅激发了医务人员科研热情,更是为推进医院科学管理,摒弃经验式管理树立了榜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管理奖,医院,避讳,医务人员,患者,心理,预防,管理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