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资金周转困局:应收账款融资只是“杯水车薪”
“药品零差价”“两票制”等医改政策不断推进,在促进医药流通企业市场集中度提升的同时,让医药制造企业应收账款占用问题逐渐突显。
“医保、医院和药品生产经销企业之间其实是‘三角债’的关系,医保不能及时给医院钱,医院无法及时给药品经销企业货款,药品经销企业也就无法给药品生产企业货款。”一名医药行业从业者告诉健康界,“两票制下,药品生产企业需自己讨要货款,甚至是垫付货款,回款周期会拉长”。
健康界在梳理2017年A股上市制药企业应收账款时发现,“医院从药品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的时间不得超过30天”的政策落地遇阻,在医药商业赊销的销售模式中,医院给企业的回款周期通常是3个月,有的甚至长达半年乃至一年。(文末附60家药企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回款压力大,多家药企受影响
“医院回款周期长的问题其实一直存在,只不过‘两票制’政策出来后医院财务核销等压力增大,再加上医保控费,医保资金到位不及时等,所以导致问题日益突出。”普华永道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邢立萍告诉健康界。
从应收账款的角度来看,2017年“药品零加成”政策在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医院的收入来源大幅减少,作为产业链中较弱势的一方,药品供应商不得不承担应收账款账期进一步拉长的结果;从应付账款的角度来看,福建等省份出台政策,生产企业在同一地区的所有品种只能由一家配送企业配送,因此上游竞争更为激烈,优势品种的生产厂商议价能力增强,应付账款账期不断被压缩。应收端账期的增长和应付端账期的缩短大大增加了流通企业的垫资压力,药企就此陷入资金周转困境。
事实上,为应对“两票制”,很多上市制药公司在主动调整销售模式或营销策略,同时又大幅增加销售费用。
以陇神戎发为例,2017年持续加大营销网络建设,积极进行市场推广,销售费用同比增长超过八成,但效果并不明显:中成药销售量基本与上年持平,收入不升反降,费用大幅增长直接导致利润下降;与此同时,研发费用从2015年的1019万元持续下降至2017年的614万元,公司收入占比仅为2%左右,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15年末、2016年末和2017年末,陇神戎发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9073.71万元、13589.35万元和15778.64万元,占同期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1.62%、44.34%和60.27%,公司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例逐年上升。
在卫信康的信息披露中,两票制政策实施前,公司销售主要采取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应收账款较小;两票制政策实施后,合作方根据公司的订单按指定的价格、数量将生产的合作产品销售并发货至指定的药品配送企业,因药品配送企业应收账款账期一般3个月,合作方向公司付款周期相应延长,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有所降低。
西藏药业也在年报中表示,公司应收账款期末较期初增加2.74亿元,增长445.92%,主要原因之一是“本期基于两票制的推进,公司产品的回款结算方式发生变化,配送商的结算由现款现货变为账期结算,导致应收账款增加。”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天士力合并应收账款账面余额69.10亿元,坏账准备1.62亿元,账面价值67.48亿元,占2017年度合并营业收入的41.93%,占2017年末资产总额的31.34%。据悉,天士力的客户主要是国内大型医药经销公司或医院、连锁药房等终端客户,应收账款主要是公司医药商业拓展医院终端销售业务,销售货款的回款期加长所致。
“不仅是药企,医疗设备企业应收账款周期也非常长,有的是验收之后付尾款,有的是一年之后付尾款,尾款一般还要留百分之十。近两年政府‘集中招标采购'‘价格透明'等对代理商影响很大,比如去年卖一台大型超声设备就远不如前两年利润高。医院拖欠设备代理商应收账款问题还是挺严重的。”《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社社长助理、筑医台装备CEO陆璐向健康界表示,医疗设备企业也一直深陷应收账款周期长困局。
医药企业“自救”:应收账款融资
随着医改不断深入,医药商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赊销作为医药企业采取的主要经营方式,大量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资金周转,企业不得不向银行借款,导致财务费用增加,降低企业利润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