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武汉同济医院李兴睿:10分钟即可识别甲状旁腺

原创 2018-05-07 13:49 刘琦材 / 健康界

传统的甲状旁腺识别方法耗时长,门槛高,给甲乳外科的医生带来很大困扰。随着李兴睿教授带来了发明,甲状旁腺识别技术迎来了转机。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长远发展的动力。为鼓励医疗技术创新,让基层医院更快地享受创新成果,近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实用技术分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实用技术分会主任委员田文教授表示临床实用技术分会的成立将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加速医疗资源下沉,为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作出贡献。

在会上,一名甲乳外科医生分享了自己的创新经验。

当大家还在花大量时间学习如何识别甲状旁腺时,一名来自武汉的医生创造出只需10分钟就能快速识别的免疫胶体金试剂盒。

医生名叫李兴睿。

在甲乳外科领域,甲状旁腺是很多外科医生的噩梦,因为甲状旁腺长在甲状腺附近,形状特别小,数量不固定,也没有外形特征,稍微不小心就会随着甲状腺一起被切除下来,造成患者手足麻木、抽搐等并发症。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甲乳外科主任医师,李兴睿决心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找到能快速识别甲状旁腺的方法,让医生摆脱噩梦。

在这之前,甲状旁腺的识别方法主要有这么几种,肉眼观察法、沉浮法、纳米碳PT负显影法、术中快速病理法。

然而,这几种方式都存在一些缺陷:

肉眼观察法门槛特别高,准确率却特别低。手术医生至少需要花费5至10年,经历数千场甲状腺手术才能用肉眼识别出甲状旁腺,但准确率却不是百分之百。

沉浮法利用的是甲状旁腺组织在生理盐水中会下沉来识别组织是否为甲状旁腺,但这种方法必须把疑似的组织切下来放入生理盐水中,这显然不适合手术中使用。

纳米碳PT负显影法在医院的使用率特别高,该方法被甲状旁腺保护专家共识作为A类推荐,这一方法是先注射纳米碳混悬液,通过染色的方式找到甲状旁腺的踪迹,有效解决了手术部位原位的甲状旁腺识别难题,但这种方法价格偏高一点,可能不利于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术中快速病理能够准确识别出甲状旁腺,但它需要病理医生密切配合,并不适合大部分的基层医院。

如何才能找到高效的方案,妥善解决识别甲状旁腺的问题?李兴睿开始寻找答案。

对前沿医学知识的学习,让李兴睿了解到一些生物医药领域已经在利用免疫胶体金试剂盒来识别特定的物质,如识别HIV病毒、甲胎蛋白等,那么这个技术能否用来识别甲状旁腺呢?

有了思路,李兴睿开始带着团队先做起来。首先要找到合适的抗原,是否存在不与甲状腺发生免疫反应,而与甲状旁腺发生免疫反应的抗原呢?李兴睿经过查阅资料和一系列临床试验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抗原。

其次是在免疫胶体金里面发生的免疫反应能否留下被肉眼观察到的痕迹?据悉,在免疫胶体金里面发生的免疫反应越强烈,就会在试剂盒里面留下越明显的红线,反应越弱红线就越淡。

试验时,李兴睿发现用注射器将100微升的生理盐水先注射到甲状旁腺里面,再回抽组织液,最后将组织液滴入免疫胶体金试剂盒,再等待60秒,试剂盒里面的红线就特别明显,这预示着免疫胶体金试剂盒仅需60秒就能快速识别出是否为甲状旁腺组织。

接下来是投放到临床,接受外科医生的考验。

这个时候,李兴睿毫不紧张,因为产品已有很多贴合临床的优势。一是门槛特别低,懂得外科手术操作的医生就能熟练使用该产品;二是适合各级别医院使用,使用时不需要病理科或者其他科室医生配合,让缺少病理科配合的基层医生也能使用;三是快捷省时,手术医生只需等待10分钟左右,就能获得准确的结果,极大节省了手术时间。

同时,李兴睿发现可以将免疫胶体金旁腺识别法与纳米碳负显影法协同用于甲状旁腺识别。这一方法是先注射纳米碳混悬液找到可疑的甲状旁腺的踪迹,然后在用免疫胶体金法鉴定甲状旁腺,有效解决了手术部位原位的可疑甲状旁腺识别难题,同时这一协同首次对主动识别甲状旁腺的方法做出了有益探索。

借力这些优势,术中甲状旁腺快速识别技术已经推广到了100多家医院,广受甲乳外科医生的好评。李兴睿表示,现在是我国医疗创新发展的一个好时期,医生们要抓住这个契机,通过创新科技来造福更多的患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武汉同济医院,甲状旁腺,李兴睿,胶体金,医生,外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