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势能 非公医疗机构学科与品牌登高要略 | 博鳌·健康界峰会
社会办医正面临空间的政策利好。既然如此,非公立医疗机构拥抱围墙外利好的同时,围墙内又该如何自强?2018年4月26日,博鳌·健康界峰会“学科与品牌专场”召开,多位业内领军人物的体悟激发诸多启迪。
医院升级有道
历经12年“滚动式”发展,深圳龙城医院逐步从一家一级康复医院升至三级甲等康复医院(广东省首家)。之所以能步步登高,该院院长王玉林将核心缘由归结为两点:
第一,聚焦康复特色开展学科建设。“也就是说,坚持以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思路,大专科就是康复医学专科,小综合包含内、外、妇、儿。”王玉林补充道。
事实上,办一家康复医院正是他跳出公立医院迈入民营医疗圈的初衷,希望能为出院后需要康复训练的患者提供一个场所。“通过我们的治疗,至今已有27名植物人苏醒。”王玉林表示,现在该院已拥有近5000平米的康复治疗大厅,以及700名职工,其中康复科就有400名。当然,还有齐全的诊疗设备。
第二,以“双评”为抓手,助力医院诚信建设。得益于此,龙城医院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不少民营医疗机构不被信任的痛点,赢得当地老百姓的口碑。
深圳龙城医院院长王玉林
赋能品牌价值
至今跨过20个春秋的北京和睦家医院,从众多民营医疗机构中脱颖而出,受到越来越多中外客户的认可。谈及塑造品牌背后的成功之道,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助理、市场销售总监孙迪抛出“四步法”。
第一步,品牌认知,“让消费者知道我们是谁”。第二步,品牌共鸣,传递可感、可知、可理解的信息,让目标客群在心理上与医院品牌之间产生关联和共鸣。第三步,传播不忘初心,始终紧贴患者做品牌传播,如做患者教育、解读患者关心的医疗技术等。第四步,坚持完美原则,保持同理心,以患者为中心,了解患者需求,传递与患者体验相关而且应景的信息。
“北京和睦家医院是一家综合性医疗机构,拥有全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小儿外科、神经外科、肿瘤中心、心脏中心等科室。”孙迪表示,如果没有优质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品牌建设就是无根之木,“这是基本前提”。
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助理、市场销售总监孙迪
活用“事业合伙人”模式
自2016年10月成立至今,美维口腔医疗集团利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全国35座城市的初步覆盖,拥有11个口腔全国连锁机构品牌、120家口腔医院或门诊部、2200名员工。该集团创始合伙人兼CEO朱丽雅透露,美维口腔之所以成为业内“黑马”,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找到一条快速上升通道——集聚发展势能。
“我们聚集了一支在营销、投资、财务和医疗领域深耕多年、极具才能和影响力的国内外资深专家团队。”朱丽雅介绍,这样的人才布局使得美维口腔医疗集团能够很快与高等院校达成合作,并促使集团的行业影响力蒸蒸日上。
另一方面,美维口腔医疗集团自建立起,就坚持事业合伙人运营模式和铸造合伙人精神。朱丽雅认为,这样可以打造成一个“稳定、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以优势互补、互融互通为原则,为合作伙伴在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全方位赋能。
美维口腔医疗集团创始合伙人兼CEO朱丽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