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医生创新转化活力 华西、湘雅有门道
医学创新掀起热潮之际,医院如何搭建创新机制,释放医生创新活力,成为重要课题。本文将华西和湘雅的先行经验作以分享,希望能够引起有益思考,激发更多智慧。
湘雅医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管理先行
“好的东西不能变成产品,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创新的机制出了问题。”医院如何搭建促进创新转化的机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下称湘雅医院)院长孙虹认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要管理先行。具体体现在以下3方面:
1.突破认识误区。
湘雅医院突破“科研成本高、收效小、投资不划算,只是院领导的政绩工程”这一误区,强调学科建设是“长线投资”,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后劲;对于医生工作繁忙没有精力做高水平科研的现状,孙虹提出允许临床科室配备专职科研人员,并在医院建设大量共享科研平台;对于临床医生重视临床治疗、忽略科研创新的情况,湘雅医院明确价值导向,树立“只会看病的医生不是最好的医生”新认识;思想统一后,科研能力如何迅速提升?湘雅医院又来一招:在进行科主任换届时,医院对科主任职资格中的学术和科研成果要求规定严格,使得全院有十个科室换届之后没有科主任,从而对全院上下积极探索科研创新形成巨大推力,“逼”着医生切实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2.增大对科技创新体系的投入。
在临床与科研用房、医疗与科研设备、书籍资料、学术交流等方面,湘雅医院给予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健康界获悉,湘雅医院每年在医疗、科研、教学设备购置上投入2.5—3.0亿元;设立人才培养基金1000万元;青年、临床、管理项目等院内科研基金500万元;各类科研配套与奖励预算5000万元;而且,近几年湘雅医院已为2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配套1.25亿元。
3.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湘雅医院还建立了“六位一体的湘雅名医名师培育体系”,包括优秀本科生的选拔与培养、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总住院医师的训练等。据了解,湘雅医院每年安排用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经常性预算支出约1.5亿元。在临床科技创新上,湘雅医院通过专科的细分与融合,走亚专科与多学科合作团队建设双路并行,并通过“内培为主、外引为辅”吸引和建设学科带头人,为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组建优秀领头人队伍。
通过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湘雅医院在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临床专科化建设、科研基金项目申报、高水平学术论文数、专利与成果数等方面都有显著成效,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有力支持着医生的临床科研与创新。
华西医院: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连续八年蝉联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科研学术榜第一名,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第一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下称华西医院)可谓中国医学创新领域的一颗明星,其完善与成熟的创新机制,颇值得深入学习。
1. 组建专业化机构和团队。
华西医院建立了两大体系,其一是临床研究体系,以临床研究部为核心,形成了GCP中心、CRC团队、伦理委员会、生物样本库、大数据中心、中国临床实验注册中心等;其二是通过建设国家转化医学中心、在医院内部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与省市区政府共建独立法人机构“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形成华西成果转化体系。
2. 制定前瞻性成果转化政策。
华西医院还制定了清晰的成果转化政策,包括专利和成果转化、横向课题、临床研究三方面。在专利和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设方面,医院厘清了知识产权、专利扶持管理办法,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以转化收益为例,华西医院规定80%收益归项目团队,并要求其中30%用于再发展。在横向课题方面,华西医院制定了横向课题科技合同管理办法、药物器械临床试验管理办法。在临床研究上,华西医院设立“临床研究部”作为管理部门,并成立临床研究管理委员会、临床新技术创新基金、组建临床研究助理(CRC)团队。
3.搭建全产业链的转化医学平台。
华西医院从探索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评估体系再到技术培训和学术推广,搭建起生物医学产业的创新链、技术链、服务链,整个技术转移的团队全程参与转化过程。与此同时,医院从体制创新入手,组建独资或控股、公司化运行的新药临床前研究一站式(CRO)技术服务平台,该平台是国内唯一一家涵盖灵长类在内的具有多种实验动物品系,从事毒理学评价及药代、毒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和猕猴养研一体化的CRO平台。
4.加强政医产学研协同创新。
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离不开“产学研”各要素及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在精准医学战略布局上,华西医院首先引进精准医学高端人才,设立PM研究生课程,主办《Precision Clinical Medicine》杂志,建设PM院士专家工作站;其次,搭建精准医学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精准医疗孵化器等平台;然后,公司化运行产业技术研究院、公司化运行创新中心,成立精准医学创新联盟、设立精准医学创新基金,进一步探索精准医学。
5.加强国际合作。
华西医院还搭建了集信息交换、技术转移、投融资于一体的中加医药技术转移平台,旨在突破国内外政府、企业、投资机构、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壁垒。
事实上,不论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还是科技成果转化,湘雅医院和华西医院的案例只是我国众多医院创新机制的一个缩影,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医院科技创新机制建设的发展状况。
在此之外,如何培养医生创新能力?如何实现医工等多学科交叉?如何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以上都是医院创新机制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
创新需要思想的碰撞,而思想之河的汇聚,必将是一场喷薄的盛宴。首届中国医学创新峰会&大赛将搭建国际化医学创新交流互动平台,齐聚国内外政、医、产、学、研、资各界领袖,聚焦医学创新的国内外演变趋势、创新机制与创新方向、临床应用与产业发展等内容,共商医学创新协同共进的新格局!
4月25日,中国医学创新峰会&大赛邀您一起齐聚盛宴、共享创新智慧!
参会咨询:何倩 153-4014-9844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