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40医 | 杨文英:慢病下沉基层 先服三剂药方
各地都在探索分级诊疗模式,很多地区都将慢病管理下沉到社区医院作为突破口。但慢病患者来到基层,如何让他们待得住?同时基层医院又能接得住?曾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的杨文英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开出了三剂药方,从不同角度来提升基层医生对慢病的诊疗能力。
药方一:建立培训基地
“基层医生学习如何防治糖尿病、高血压的积极性特别高。”杨文英透露,由于工作中经常碰到慢病病人,基层医生学习慢病相关知识的积极性特别高,但给他们的培训平台却很少。
由于我国目前缺少专科医生帮助基层医生的平台,许多基层医生缺少学习新技术、新指南、新诊疗规范的机会,同时也会打击基层医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阻碍基层医院防治慢病方面的发展。
目前来看,基层医院没有足够设备和相关人才建立内分泌学科,要想提高基层医生的慢病诊疗水平,还需上级医院的帮扶。杨文英告诉健康界,北京市的卫生管理部门已经给辖区内的各大三甲医院分配好了需要帮助的基层医院,让基层医生能够到指定的三甲医院内分泌科进修,提升他们的诊治技术。
当然,“老师”也要因材施教。据杨文英介绍,中日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根据基层医院面对基础疾病多,疑难杂症少的特点,制定了专属教案,让基层医生能够尽快掌握适合他们的诊治技能。
药方二:搭建学习平台
由于人们物质条件丰富,造成肥胖人口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迅速增长。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人群约占总人口的10%,高血压患者大概为30%。将这么多患者下沉到基层医院,就必须要求基层医生有过硬的诊治技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杨文英,三剂,药方,内分泌,基层,医生,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推荐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