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自我 直面史上最严JCI评审——复盘爱育华参评JCI始末
JCI是国际医疗领域的权威标准,代表了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2018年1月17日,北京爱育华妇儿医院(下称爱育华)成功通过JCI评审,成为国际标准中国实践的又一生动案例。
爱育华参评JCI的原动力何在?JCI评审标准几尽苛繁,爱育华有何致胜秘诀?当JCI落地,它又能给爱育华带来什么?
带着诸多疑问,健康界日前走进爱育华,还原该院参评JCI认证的台前幕后。
整合
成立于2014年的爱育华,素以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著称,快速成长为京南地区一支重要的妇儿医疗服务力量,受到业内以及患者广泛认可。在建院三周年之际,更是一举斩获JCI“金牌”。
对于JCI评审,作为“一把手”的爱育华董事长范子田寄予厚望。
数月前,她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就表示:“要通过JCI认证撬动整个医院的管理,帮助爱育华完成一次自上而下的整合——通过参评JCI认证的过程,梳理、沉淀适合爱育华现阶段贯彻执行的一整套标准,告诉来自五湖四海的医务人员,爱育华要做一家什么样的医院,爱育华要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实现。”
爱育华副院长张渺是该院参评JCI的主要负责人。她谈到,爱育华参评JCI一击即中的“秘诀”在于,该院一直以来都是严格按照JCI标准进行管理,可以说,JCI的基因流淌于爱育华的血液中。这也是爱育华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为一家三级妇儿专科医院,爱育华缘何对JCI如此情有独钟?
爱育华妇产科
张渺解释,国内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与JCI有诸多共通之处,JCI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更注重医疗质量安全,标准更加细致,关注医院管理的“持续改进”。尤其最后一点,十分适用于像爱育华这样的新建医院。
在建院初期,爱育华参照JCI的标准和国家要求,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合爱育华现阶段贯彻执行的标准体系,并应用于管理实践中,实现了医院管理的优化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而正式参评JCI,则是一个重新沉淀、再度升级的过程。
“公立医院运行了几十年,就像一件机器,各个环节都已经经历了充分的磨合,但新医院不一样。”张渺说,新建医院所有的流程、规范等都需要建立。以患者转院为例,需要用什么车,由哪些人陪同,什么情况需要上级医院来接……凡此种种,都需要一个标准、完整、有效的安全体系,消除流程中存在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这种磨合,还体现在人员和部门之间标准的差异上,这一点与爱育华的自身特点有关。
据了解,自爱育华建院以来,相继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儿童医院等多家国内顶级妇儿医疗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该院约80%的妇科、儿科医生和护理人员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大三级医院的骨干,这让爱育华在短期内就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妇儿医护团队。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各家医疗机构的文化理念、管理标准、操作流程并不完全一致,导致爱育华的不同科室、部门之间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张渺说,爱育华需要一个能从细节上为医院提供指导,规范医护行为的统一标准。而JCI可以让爱育华通过一系列标准化作业、一系列过程纠错,让医护人员达成一致的行为。
诀窍
次年,即2017年初,爱育华医院正式拉开了参评JCI的序幕。
知易行难。尽管爱育华一直以来都是按照JCI的标准进行管理,但它毕竟是一家年轻的医院,很多东西都处于摸索、改进的阶段,想得到素来以严苛闻名的JCI国际认证,绝非易事。
此后,迎评JCI的每一步,都考验着爱育华管理层的领导力和全院全体员工的凝聚力。
虽然爱育华的参评团队十分年轻、经验不足,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摸索,他们逐渐找到了致胜的“诀窍”:一是完善和优化制度和流程,二是遵循制度,加强行为的落实与控制。这让他们在此后的参评中如鱼得水。
爱育华首先搭建了医疗质量管理的框架。他们增补全院级的制度共148项,科室级更不计其数;成立品质管理部门,建立了76项品质指标,在全院推进“大质控”理念……医院对管理质量、制度建设和流程梳理等方面进行了360度无死角的完善。
术前讨论
标准的贯彻和落实需要全员行动,但是它们的数量是如此之多,让每个人都熟记于心显然并不现实。张渺介绍,爱育华的经验是,将JCI标准“熔”成制度、流程、规范,然后用制度去告诉员工需要如何做——这时,JCI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国际金标准,而是可以扎实落地的爱育华新制度。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给力”的组织也必不可少。爱育华成立了“JCI医疗质量组”,成员涵盖了全院近三分之一的员工。成员们参照JCI标准及制度、规范,一起发现需要改进的问题,通过微信群等进行通报,并付诸改进。当遇到跨部门问题或是涉及多个流程的问题,就专门召开会议讨论。
在此期间,爱育华针对JCI开展了45次培训、23场考试,几乎周周都有培训;组织了12场次演练,300多人参与,以促进院内协调沟通,尤其对高警示药品的发药流程、门急诊就诊流程、院内物品集中消毒流程等进行了重新设置和演练;医护人员逐渐开始使用各类医疗质量管理工具,提高医疗质量和品质……
JCI评审宛如一个巨大磁铁,将管理层、一线医护职工等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合力,催动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改进的齿轮转动起来——爱育华的服务能力、管理水平,正完成一次升华。
升华
2018年1月8日到12日,爱育华迎来了“史上最严评审”。5天时间里,评审专家组按照JCI最新且严格的第六版292个认证标准、1188个衡量要素,对医院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设施设备安全、药品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的控制和预防、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人员资质和教育、信息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仔细检查和综合评估。评审专家对爱育华的JCI认证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认可。
数天后,爱育华接到了过审JCI的通知。
JCI评审专家
张渺说,对于爱育华而言,“金牌”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在按照JCI标准进一步优化医院管理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让爱育华的管理能力、医疗质量、服务水平等上了一个台阶。
有两件事情,让张渺至今记忆深刻。
一件发生在筹备JCI认证时。在一个周六,一位护士长在医院加班,她的先生则带着孩子在医院等她下班。护士长的先生突然打来电话,说孩子丢了。这时,恰逢下班时间,大家并没有慌乱,早已演练成熟的应急方案随即启动:医院立刻广播发布寻人启事,相关负责人前去中控室,物业经理发布通知,大门马上封闭,其他各部门人员纷纷行动……五分钟后,孩子被找到。
另一件发生在JCI评审过程中的第4天。医院来了一位情况危急的重症患儿,很多医务人员都投入抢救,前来参加抢救的每个医护人员都能自信地随时打开身旁的急救车当场抢救。因为每个人都熟悉急救车的物品及其摆放,爱育华所有急救车上的设备都是统一的最高配置。而在此之前,妇产科和儿科的急救车是不能通用的。
“如果不按照JCI标准进行规范管理,这些事是很难做到的。”张渺感慨。
没有终点
除了看得见的改变,张渺说,JCI在思想和观念上给医院带来的改变尤为重要。
她认为,JCI提供了一个标尺,让医院发现自己的不足,大家都看到了改进空间,也愈发意识到质量、安全对医院和患者的重要性。而以JCI评审为切入点,医护也就有了改善的动力。
值得高兴的是,爱育华的规章制度已经完善起来,医疗质量控制的长效机制已经健全,下一步需要深入落地、执行。张渺表示,爱育华为JCI认证而专门成立的品质管理中心也将长久保留,它将对医院各个部门的品质指标进行测评,以推进持续改进。
三年后,JCI复审将如约而至,对爱育华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届时,爱育华的学科范围将更广,患者量将更多,评审也会更细致、全面,要求会更高。当然,张渺看得也更远了,她说,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从我们做这件事情开始,就没有终点,就不是一个‘三年’,而是我们要一直不断地完善下去。”
这也应了范子田说过的那句话,“做JCI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