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珂医疗新十年 “速度”将成一大关键词
近日,全球权威医疗研究机构KLAS发布2017年度KLAS PACS报告,锐珂医疗的Vue PACS在易用性、产品质量及整体客户满意度方面均获得高分评价。
根植中国市场十年,一直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锐珂医疗,因专业化程度高屡次得到医院用户的认可。
锐珂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刘杰将这一成绩归功于六个字:创新、务实、诚信。在他看来,只有同时具备“核心竞争力、脱虚向实、品牌信任”这三个条件,一家企业才有永续经营可能。
“如果再加一个词,您会选择什么?”健康界问。
“速度。”电话的另一端,刘杰稍作思考,给出答案。
(锐珂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刘杰)
回顾2007年脱胎影像老牌企业柯达后的发展历程,刘杰坦言,“还是有些遗憾,速度并谈不上快。”近年来,中国影像市场放量,外加医疗信息化更迭,而锐珂医疗则受制于外企属性,总部的决策机制整体偏稳健风格,也因此错失了一些市场机会。
不过,能够平稳走出柯达光环,打开市场并塑造全新品牌,刘杰感慨已属不易。很显然,锐珂医疗用成绩单证明了企业的成长性和生命力。尤其过去五年,锐珂医疗大中华区业绩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跃升为集团全球最大市场。
步入新十年,锐珂医疗将“速度”纳入考虑范畴,并不意味着单纯做大市场规模。相比业绩增长,刘杰说,更看重盈利能力的提升。
实际上,这一点可以从其市场策略上找到痕迹。在医疗器械市场“三驾马车”——GPS(GE、飞利浦、西门子)的格局下,锐珂医疗一直专注精细化运营,并将图像后处理能力视为战略核心。
本土化路径
“作为一家新公司,一个不知名的品牌,如何对待客户,是否和以前的柯达有同样的质量保障,甚至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当时也有很多疑问。”2007年,锐珂医疗成立后,刘杰曾带着公司中高层一起对中国市场做了梳理。
当时的医疗器械市场分为城市大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跨国企业的竞争场域基本集中在前者,原因很简单:大医院的购买力强,而且产生的利润高。
经过一番讨论后,刘杰很快和团队达成共识,即锐珂医疗走差异化的道路或许更为合适。“如果按照老思路,投资高端产品的研发,保持高速的增长几乎是不现实的。”
根植于中国不应成为一句简单口号。彼时的刘杰研判,锐珂医疗未来要做的,“应该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的事。”身为一家外资企业,要在中国做到实实在在的本土化,并不是简单地仅利用中国的人力和资源优势,而要将核心力量放在中国,甚至很多发展思路都要直接针对中国国情制定。
“产品、服务都要接地气。”跟不少企业侧重销售环节不同,锐珂医疗在过去十年里,一直坚持把更多精力从末端移至前端——发现用户需求。援引刘杰的说法,锐珂医疗的定位不是器械设备销售公司,而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包括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提供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
“与城市大三甲医院诉求不同,中国基层医疗需要的是便宜、耐用、易操作的产品。”早早布局基层医疗市场的锐珂医疗,开始将生产研发的本土化纳入考量。锐珂医疗相继在上海和厦门成立医疗器材子公司,后又成立锐珂亚太投资管理公司。
时至今日,锐珂医疗已在中国设立17个办事处,1个全球研发中心,2个工厂,其中上海工厂主要用于设备生产,厦门工厂主要用于胶片生产。“有14个办事处在中西部地区”,刘杰特意提及。
实际上,上述特征产品不仅仅适用于中国,除了美国、日本和欧洲,还适用于印度等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锐珂全球研发中心(上海)研发的产品已经走出中国,走向海外。
提倡“本土化”策略,熟谙中国用户需求,说易行难。与很多迈入中国的跨国公司相比,锐珂医疗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而且与众不同。复盘整个过程,刘杰传递的秘诀是:锐珂医疗大中华区的职员,包括高管和研发人员,全部来自中国。更为重要的是,精准顺应中国经济的发展,用核心的服务竞争力说话。
制胜图像后处理
性价比好的人力和土地成本,以及广阔的市场,足以让所有外资企业兴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锐珂医疗同样尝到了甜头。
几乎伴随中国新医改的推进,锐珂医疗较早地捕捉到一个信息:诊疗服务观念正从传统的以医院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更好地服务于病人,那么帮助医院更好地预测资源管理、更好地安排疾病的合理诊疗、有效地监控病人的疾病和诊疗过程,就是核心价值所在。
纵深切入医院需求,提升产品给医生和患者带来的最终价值,成为锐珂医疗考量的首要因素。而持续投入区域医疗、区域影像及云平台的建设,则是锐珂医疗一直花费精力较多的地方,近几年尤甚。
眼下,中国的医疗影像云市场风起云涌。锐珂医疗经过探索,于2016年推出其医疗影像公有云,开始全面进击影像云领域。
业内的共识是,医疗影像云实行按需收费,可以省去一次性购买设备的固定资产投入。同时,云影像与远程医疗的结盟,可以有助于将病人留在基层,也有助于大医院的服务下沉,总体上减少医疗费用,符合分级诊疗的要求。
进场者纷纷看到了医疗影像云中孕育的商业机会,锐珂医疗也不例外。刘杰认为,上“云”是未来的趋势,而远程阅片服务则是最大的亮点。“不过,很多公司依旧只能产生图像,并不能实现后处理。”原本相对稳定的产业格局产生新的增长点,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享受到。
在刘杰看来,比拼图像清晰度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能否在产生图像后实现后处理,基于大数据深度挖掘,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可靠、准确和及时的诊断参考,才是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按需提供解决方案,而且能让临床医生比较轻松、简捷地解决问题。”逐步从大型的影像设备提供商转型为服务类公司,锐珂医疗的目标明确且分解有力。目前,锐珂医疗已经能够实现将产生的图像进行后处理,比如转变成可以看得见的胶片或者云盘,甚至云端产品。
按照刘杰的设想,锐珂医疗未来是完全有能力构建生态圈的。下一步,无论是什么公司什么品牌的图像结果,只要通过锐珂医疗进行后处理,就可以拿到最直观、最简单的临床指导方案。
这一点被刘杰视为锐珂医疗的“杀手锏”。他随即举了苹果公司的例子,“只做手机是没有前途的。”
盈利能力比业绩更重要
打造图像后处理能力的背后,是刘杰提倡的“做强”战略在整个产业中某些领域的落地。
在他看来,结合公司现有业务和产品结构,做强比做大更重要。“因为这涉及到盈利能力强不强,有了利润才能持续投入,做出新的更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也因此,2007年品牌独立发展至今,锐珂医疗大中华区在中国医疗影像市场中,无论市场占有率还是口碑都名列前茅。
“我们也看到很多公司跑马圈地,有很大的流水,但是利润却很薄。”刘杰希望锐珂医疗做专业化程度更高的事情。
谈及未来的业绩预期,刘杰表示,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是目标,但是这个过程中更加注重盈利能力以及效率的提升。现在,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锐珂医疗也是一样。
在中国,为中国。快速发展中的锐珂医疗,在成本与效率的平衡策略上也发生了变化。“比如,研发中心在产品上的投入,不再是硬件本身的投入,而是对客户需求的理解。”
锐珂医疗多次到基层调研后发现,很多医疗设备在闲置,或者没有非常好地发挥效力。原因在于,很多基层医生缺乏放射科等基础知识,如不了解如何摆位、控制曝光剂量等。
对此,锐珂医疗联合国家卫计委启动基层医生培训项目。据了解,整个培训项目共投入1000万元,计划历时5年。该项目主要针对国家卫生计生扶贫规划中的全国22个省市区832个县。
此外,从产品端来看,锐珂医疗的产品设计都以模块化为基础,所有的产品都会为客户提供升级空间,在每年的维修合同中也包含升级套装。即使产品使用几年后,锐珂医疗依然会为产品升级,增加部分功能,从最大程度上保证设备处于领先水平。
“锐珂医疗2018年的小目标,我们希望更加聚焦分级诊疗和精准扶贫两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刘杰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