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治疗喜忧并存 全球医生组织寻找破题“钥匙”
早在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Dr. Robert Wilson首次提出质子治疗概念。半个多世纪过去,目前全球已经建立起60所质子治疗中心,但我国有能力开展质子治疗的医疗机构只有3家。
旨在进一步拓展质子治疗国际合作,2018年1月12日,全球医生组织牵头,召开儿童肿瘤质子治疗国际前沿进展研讨会暨中美质子肿瘤精准治疗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同期还成立国内首家中美肿瘤质子治疗国际协作中心(下称协作中心),而“儿童神经肿瘤质子治疗”成为该中心的首选合作项目。
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肿瘤学系终身名誉教授申文江表示,质子治疗的物理优势,已引起放疗界与高能物理界的兴趣及关注,只是目前质子治疗的发展趋势仍是“喜忧参半”。现场多位专家赞同这一观点,并分别抛出自己的理解。
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肿瘤学系终身名誉教授申文江
显而易见的“喜”
“近年来,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传统治疗手段——放疗,会造成患儿肝脏、肾脏、脊髓等重要器官放射性损伤。”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质子治疗中心技术部主任Danny Indelicato介绍,“通过质子治疗的定向定点精准爆破技术,可解决患儿放射治疗中的难题,彰显其在生存质量、智商保护等方面的优越性。”
此外,多位与会专家认为,质子治疗还具有降低第二原发肿瘤风险和节约潜在治疗成本等优势。随着质子加速器等技术进步,不仅从质子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数量会增加,在临床上除了治疗儿童肿瘤,质子治疗还可以治疗前列腺癌、头颈部肿瘤、胰腺癌,甚至包括部分早期乳腺癌和肺癌等。
亟待破解的“忧”
质子治疗之忧,《自然》最近刊发的一篇综述将其归纳为4类。
首先,治疗费用高。相比常规X-射线放疗手段,质子治疗费用至少高出两三倍,而且未全部被医保覆盖。比如,目前患者在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接受一个疗程的治疗费用约为20万元,报销却只能通过商业保险渠道。
其次,缺乏临床数据。这里存在一个恶性循环:在美国,因质子治疗中缺乏能提供有明显疗效的患者临床数据,以至于保险承担费用的患者仅有30%,而患者因不能承担治疗费用,其相关临床治疗难以开展,进一步导致临床数据短缺。
再次,设备所需空间不足。即使是Mini型质子治疗系统,也要占用几百平方米的面积,而传统治疗室只需50平方米左右,多数医院缺乏建造质子治疗的空间。
最后,缺乏专业人才。全球医生组织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时占祥认为,在我国,质子治疗领域缺乏专业的医护人员,还无法为国内患者提供到位的治疗。旨在解决这一问题,协作中心将开通国内医生与美国顶级医学机构之间的绿色通道,培训国内肿瘤质子治疗专业人才,推动质子治疗学科建设,为我国肿瘤精准治疗进入质子时代培育人才和积累临床经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