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医改年终考 | 深圳医改究竟改了什么

2017
12/28

+
分享
评论
杨瑞静(整理) / 健康界
A-
A+
2017年深圳医改用了“洪荒之力”:首创家庭医生标准、鼓励社会办医、支付方式改革、公立医院去编制化>>>

提到我国医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城市,最绕不过去的一定是深圳。深圳向来是个开放的城市,其所出台的创新性政策,为中国医改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从首创家庭医生深圳标准,到上调医疗服务价格,再到打破只能由医生本人申办诊所的“紧箍咒”, 深圳医改一直是全国的焦点之一。

2017年,深圳推行各种政策深化医改,并凭借扎实的改革成效,获得来自各方赞誉。那么这一年,深圳的医疗服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分级诊疗之“深圳壮举”

分级诊疗本身应该是一个层次丰富而清晰的体系,需要各种力量参与,社会资本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深圳以罗湖模式闻名全国,在打造分级诊疗的塔基之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服务,2017年更是推出多项举措推动分级诊疗。

家庭医生 首创深圳标准

家庭医生服务是分级诊疗的基石之一。按照我国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设想,未来居民首诊优先到社区寻求全科医生的帮助,如果需要转诊,再由全科医生为患者选择适合的专科医生进行转诊。

截至2017年10月底,深圳已有401万人免费签约,获得2134个团队提供的家庭医生服务,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66.46%。

深圳市卫计委出台国内首个家庭医生服务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深圳市家庭医生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给家庭医生服务定标准。在深圳,家庭医生服务不是一个医生的事,而是由“2+X”团队提供:“2”是全科医生+社区护理人员;“X”则是“选配”,可以吸收公共卫生医师、专科医师、心理咨询师等加入。

除了给家庭医生服务定标准,深圳还在全国率先定了一把“尺”。《深圳市高级家庭医生胜任力评估指南(试行)》出台,成为衡量家庭医生的“标尺”。深圳对298名家庭医生展开考核,24人成功闯关,成为深圳首批“高级家庭医生”,每人被授予一次性6万元的奖励。

虽然这只是深圳一地的政策,全国大部分家庭医生离这个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有了这把“标尺”,就代表家庭医生有了专业性、系统化的职业道路。

化繁为简 鼓励社会办医

作为胸襟开放的一线城市,深圳市借助市场的力量补齐医疗短板,自然而然成为一种选择。

从首张“医生集团”字样的营业执照在深圳落地,到200多家医生集团扎堆注册,深圳在支持医生自由流动、举办医生集团、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深圳已于2017年1月出台社会办医疗机构与政府办医疗机构“用电同价”的政策,在这方面,政府对公立和社会资本举办医院实现一视同仁。

随后深圳发布医疗机构登记办法新规,简化医疗机构审批流程,取消设置审批,实行直接执业登记。与此同时,深圳执行新的诊所设置标准,其中规定,不是医生也可以开诊所。这是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放宽对诊所举办人的要求,打破诊所只能由医生本人申办的“紧箍咒”。

“过去的规定要求只有医生个人才能申办诊所,这显然并不适应社会办医尤其是连锁医疗机构的发展,深圳的新标准规定法人、自然人、社会组织都可以申办诊所,对于医疗行业的医生还是创业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对于连锁模式的社会办医来说尤其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一家社会医疗机构,卓正医疗相关负责人曾提到,社会办医要取得成功,政策松绑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除了政策上的开放和便利,还有真金白银的财政扶持。11月30日,深圳发文梳理13项财政扶持政策。

12月6日,深圳龙城医院获批准为广东省首家三甲康复医院。根据对高水平社会办医的奖励政策,深圳市政府已对该院重奖2000万元。

在政策大放开的背景下,全国多地医生涌向深圳开诊所、办医院。截至2017年4月底,全国共有6.6万名医师多机构执业,其中到社会办医的占69.6%。可以预见的是,像深圳这样的扶持政策,诊所、门诊部等医疗机构将遍地开花,社会医疗机构的力量正在逐步崛起。

打包收费 推动资源下沉

将医疗服务秩序理顺,离不开医保的支持。健康界总结深圳基层医疗集团的运营逻辑时不难发现,深圳医改之所以能够实现“小步快跑”,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功不可没。

深圳特有的“罗湖模式”主要特点是打包收费,引导医院主动下沉医疗卫生资源。具体来说,就是“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年度清算时,若签约参保人本年度实际发生的医保基金记账总额小于上一年度基数,结余部分由基层医疗集团留用。这种医保支付由“保疾病”转变为“保健康”,让政府、医院、社康、医生和患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医院和社康只有努力做好居民健康服务,让居民少得病、少生大病,才能控制好医疗卫生服务成本。这种做法,也调动了大医院医生规范诊疗和参与医改的积极性。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曾公开表示,罗湖医改的宝贵经验就在于公立医保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通过谈判协商建立了全新的公共契约关系。这种关系的要害在于医保机构采用了总额预算制或按人头服务付费的新的支付体系。

在深圳市罗湖医院院长孙喜琢看来,罗湖医改就是调整医疗服务供给方向,即以基层为基础,以预防为重点。

揽才新招 大手笔补助基层

深圳2017年为强基层,改革政策层出不穷,同时也舍得“砸钱”。

为了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稳定社康医务人员,政府在待遇、职称晋升上给予倾斜。从2017年起,对社康中心新招聘的取得规培合格证的医学毕业生,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本科25万元、硕士30万元、博士35万元;社康全科医师可“超岗”聘副高以上职称。

在条件成熟的社康中心推行社区医生年薪制,在社康中心工作的全科医生或者其他类别执业医师,年薪原则上按不低于基层医疗集团公立医院同级专科医生的薪酬核定。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曾益新指出,强基层关键在于强全科,强全科关键在于强待遇。这一点上,深圳的做法值得推广。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之“深圳手笔”

长久以来,我国医务人员劳动价值被低估是不争的事实, “以药养医”局面亟待扭转。为了调整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深圳根据国家医改的大方向,从2017年开始,深入对公立医院价格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该降的降,该升的升,实行“总量控制”,让百姓就医负担总体不增加。

除了在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上作调整,深圳也调整了公立医院的人事薪酬制度。

有升有降 降检查费升会诊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改,深圳,年终,医疗,医院,医生,社康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