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嘉院士的经验:秉持初心 雕琢医技

2017
11/29

+
分享
评论
朱旭清 / 健康界
A-
A+
从一名普通医生,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如何雕琢自己,成为医学大咖?

从一名普通医生,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为何能直面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挫折,坚韧、睿智地雕琢自己,不忘初心,成为医学大咖?

11月29日,“第二届中以健康论坛”在江苏扬州召开,近日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樊嘉作为演讲嘉宾参与了会议,会后樊嘉分享了自己行医中的感悟。

樊嘉是我国著名肝脏外科专家。从事肝肿瘤外科30多年,他完成了9000余例肝肿瘤切除手术以及1800余例肝移植手术,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主刀世界首例“废弃肝脏”成人—儿童部分肝移植、亚洲首例成人肝心联合移植、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活体供肝移植手术、中国首例经典劈裂式肝移植术,首次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肝癌肝移植适应症标准“上海复旦标准”,率先在国际上揭示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关键机制……

刚结束大会上的演讲,樊嘉在会后继续与健康界进行快节奏地谈话,以应对紧凑的日程安排。当被媒体问起他从医经历和对年轻医生的建议时,他有所停顿,接着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仿佛这些答案早已在他心中、在工作中,萦绕、坚持了多年。

“作为一名医生,在工作中会碰到不尽人意的地方,这时不要畏惧,要对这些困难有所预期。我们热爱这份工作,用良好的心态对待挫折,一个个困难都会过去的。”在樊嘉看来,医生把工作做好,就要把它当做一份事业,无论是何时、何地,在什么样的医疗机构工作,都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高超的医疗技能和经验无法一蹴而就,要用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探索、积累。“坚持一两年或许看不出很大的成效,但是坚持五年十年,你与别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明显。”樊嘉说。

“优秀医生不能只低头看病,还要潜心研究;卓越的医院也不能只做好临床,还要通过科研提升技术水平。”樊嘉的语速很快,但字词流畅,接下来丝毫没有停顿。

他直言,医学技术飞速发展、新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医生要善于学习。一年没有学习就会落后,两年不学习,很多新技术和概念就会变生疏。“医生每天坚持学习一到两小时,医学理论、技术和经验都会不断升华,便会将工作做得很好。”樊嘉认为,热情与韧性是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基本品质,而不断汲取医疗知识的习惯,是提升医技能力的助推器。

从医多年,对于医患关系,樊嘉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些患者就诊时,或痛苦,或悲伤,甚至提出一些不合常理的要求。这时医生要有爱心,学会换位思考,日积月累患者就会爱戴你,自然而然地找你看病。”樊嘉挺直身板,严肃地说,“医德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时候都要有最起码的职业素养,真心诚意为患者着想,努力把技术做到最好,不管是何时、何地,在哪个医院,都会成为好医生。”樊嘉认为,接诊时要心无杂念,将看病变为看病人,具备高尚的医德,这是医生为患者服务的宗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樊嘉,医技,院士,肝移植,医生,首例,患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