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锐观察 | 透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三):尤溪“三医联动”破局医改

2017-09-04 10:05 高维荣 / 健康界

面对错综复杂的医改局面,福建尤溪县如何独辟蹊径,成功突围,并获得医改效果复评全国第一名?

编者按:作为承上启下的中枢,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败,关系分级诊疗和整个医改的成效。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又将往何处去?健康界推出“透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系列报道,从国家卫计委的宏观梳理和解读,到先进改革试点案例剖析,全面解读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本文为该组报道的第三篇。

三明市医改素来闻名全国,地处闽中的尤溪县作为三明的医改“试验田”,更是诸县中的佼佼者。2016年3月,尤溪县被国务院确认为全国四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之一;同年4月,它获得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效果复核第一名。

外界曾盛传,三明22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医保基金收不抵支,医疗腐败引发民怨,三明医改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是倒逼出来的改革。邱华务并不认同这个说法,“这不完全对,三明和尤溪医改是依靠政府顶层设计和一支团结协作的团队,实实在在地干出来的。”

邱华务是福建省尤溪县卫计局副局长、医改办副主任,作为尤溪县政府医改班子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深度参与了尤溪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2017年8月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现场会上,他谈到,医改前尤溪县医疗境况与全国其它县(市)大体相同——政府办医责任不明确、不到位,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突出,“另外就是医保基金问题收不抵支,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正是基于“百姓对于医疗改革的呼声”,尤溪成为三明医改的先行者,从2012年开始,逐步推开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从加强政府责任、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分配机制、构建医共体等入手,在“百姓可接受、财政可承担、基金可运行、医院可持续”四个维度探寻改革的平衡之路。

政府的责、钱与权

“要医改,单纯改医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政府改起。”这是众多医改实践者共同的想法。放到尤溪,脆弱的医疗生态、薄弱的医疗基础、匮乏的医疗资源让改革更不能局限于医院层面。

有政府的深度参与,医改才是有源之水。尤溪医改也强调转变政府办医职能、强化政府办医责任。

关键是,“改政府”流于表面是不行的,这也是不少地方医改实践难如人意的原因之一。与天长医改的做法相似,尤溪由党政“一把手”挂帅,成立医改领导小组,对本县医改负有领导责任。在此基础上,为了加快医改体系的运行效率,成立公立医疗机构管理委员会,把原本分散在编办、卫计、人社、药监等部门的相关职能归拢在一块。

医改领导小组和医管会将承担起领导改革、政府办医、监管公立医院运行的责任。“这为‘三医联动’奠定了基础。”邱华务介绍。

在这个医改大时代,强化政府责任不可能离开“钱”,医疗投入的多少,能很大程度上反映政府对于医疗的重视程度,尤溪县医改五年来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达到8.77亿元,年均增幅9.86%。而据公开数据显示,尤溪年财政收入大概10亿元,2016年为9.87亿元,尤溪对医改的投入之大可见一斑。

政府斥巨资,将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等全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对两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前的债务进行摸底调查,对符合规划要求、经确认的债务纳入政府性债务统一管理偿还,让医院可以轻装上阵。

管理班子建立起来,资金投入也跟上了,尤溪政府对于监管也并未落下。邱华务介绍,尤溪建立了公立医院现代管理制度以及总会计师制度,实行“管办分离”、全口径目标预算管理和全成本核算;用一套包括6大类40项的考评体系,对医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院长年薪和医院工资总额核定挂钩,如此可以促使院长主动加强医院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医院人员的监管,尤溪探索实行廉政廉医、纠纷投诉和评测末位预警机制,对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处方点评分析、用药量排名等全方位监督,促进检查、用药、治疗的合理化。

依据考评标准,按照一些违规医疗行为的严重程度,会给予医务人员不同程度的“警示”。“就像我们踢足球的时候,像足球运动一样,提供黄牌、红牌、蓝牌这样的警告。”邱华务说。

改革中的药、医与基金

政府在医疗中补位,为深入医改奠定了后盾,而真正切入医改就要从医药改革破题。在国家层面也一直出台政策,从药品零差率销售到“两票制”,对医药的改革从未止歇。

作为最早一批县域医改试点,尤溪县较早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从医药切入,带动医疗、医保,是尤溪医改一贯做法。

邱华务介绍,在2013年尤溪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之后,药价虚高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他们着手重点监控辅助性、营养性、高回扣的100多种药品,挤出这些药品价格的“水分”,使其慢慢回归合理的价格。

在药品采购中,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实行最低价采购,执行“一品两规”“两票制”和“药品采购院长负责制”。2016年6月份,尤溪又将医用耗材按类别、分批次进行联合限价采购。“这些制度是在从源头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邱华务说。

医院的“大处方”一直被广为诟病。尤溪解决问题的做法是,加强对医院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监管,建立起医保医师数据库,实行医保医师代码管理;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院每月择期公布抗菌药物用量前10名的品规和开具处方的医生。邱华务介绍:“会暂停使用连续三个月前三名的抗菌药物,并约谈责任医生。”

为了控制“大检查”,尤溪要求公立医院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不低于70%,检查费用占比控制在3.5%以下。此外,尤溪还加强输液管理,确定了53种无需输液治疗的疾病目录。

在实现堵住医药浪费和控制医院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尤溪同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先后5次调整4700多项医疗服务价格,优化医院收入结构,提高医务性收入。邱华务还提到,“今年下半年还要调整一次,涉及数千项医疗服务。”

据统计,2016年尤溪县医院和中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分别为24.08%、22.89%。医务性收入占比达到了35.22%和37.97%。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耗材23.52元,较2015年下降1.15元。2017年上半年,尤溪县医务性收入5595.13万元,同比增加828.72万,增幅3.05%;药品耗材收入占比为32.91%,同比下降3.93%。

改革的矛头也指向医保领域。尤溪提高参保补助与住院补偿,降低住院预缴与住院费用,执行统一报销政策和大病统筹。2016年,尤溪实行“定额包干、超支自负、结余归己”的全病种付费改革,并设定了609种疾病诊断组。

邱华务介绍,“尤溪医保实行垂直管理,在各个县设管理部,就像目前的公积金管理模式。”医保服务站进驻县级医院,并在线监控审核,很大程度上杜绝违规违纪的行为。从2012年到2016年,尤溪连续五年保持医保基金盈余。

2017年前6个月,尤溪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可用额使用率为46.08%,同比下降3.91%;城镇职工医保基金支出同比减少844.84万元,而县级职工医保患者住院自费比例下降8.65%,乡镇职工则下降14.4%,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也提高到85%和90%。

邱华务谈到:“‘三医联动’旨在实现公立医院回归到公益的性质、医生回归到看病的角色、药品回归到治病的功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公立医院改革,三医,医改,邱华务,尤溪,医疗,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