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取消“窗口挂号” 两大问题亟待解
北京协和医院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称,自9月1日起,该院东院门诊所有窗口不再挂号、建卡(不包括西院);患者持身份证建卡一律使用自助机,仅余4个窗口可为持有户口本(仅限儿童)、驾照、社保卡等原件的患者建卡,儿科窗口只为14岁以下儿童建卡。今后,患者前来就医只能用协和App、电话114、银行、院内自助机挂号。
北京出台“挂号新政” 预约挂号将成主流方式
按照北京市此前发布的“挂号新政”,去年年底之前,22家市属三级医院已经全部取消现场挂号,推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就诊模式。预约挂号的渠道,目前主要包括电话114、微信、支付宝、银联等7种方式。
北京协和医院并不属于北京市属医院,但也采用取消窗口挂号,实行线上挂号等方式改善患者的就医流程。
在推出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的同时,北京市还启动了另外一项措施,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同仁医院等三家市属三甲医院的知名专家团队将不再外挂号源,有需求的患者可以挂专家团队号,实行门诊医师首诊负责制。门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如病情需要,门诊医师将为患者预约转诊团队专家。
据业界人士预测,当前的预约挂号制度基本上还是患者个人的在线预约挂号,但未来随着基层首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大面积推广,由医生帮助患者预约挂号、预约转诊的方式将逐渐成为主流。
国家在关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中也明确提到,将给予家庭医生团队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方式,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
“取消窗口挂号”仍存待解难题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在医疗机构中的不断应用,传统寻医问诊途径逐步向信息化手段靠拢,医院的就诊流程和医疗服务愈加变得便捷而高效。但“互联网+”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首先,服务于患者的窗口取消挂号,无疑会给一些患者带来不便,造成新的“看病难”。老年患者未必会习惯新媒体挂号方式。有的老人不会使用手机APP、微信或网络挂号,取消窗口挂号会使得这类人群陷入挂号困境。
其次,取消窗口挂号能否达到杜绝倒号、黄牛号的目的呢?根据健康报记者此前的调查发现,黄牛倒号的阵地已转至网络,通过一些第三方软件,依旧有许多“黄牛党”在高价兜售专家号,主要客源对象依旧是老年患者和外地患者。
在开展非急诊全面预约以来,一些挂号软件打着“互联网+”的幌子把倒号生意张罗的红红火火。据记者调查得知,缴纳标价293元的“初级挂号导诊费”,某些挂号软件就就可以挂到医院当天任何一个专家的号。
可见,“互联网+”作为改善医疗服务的工具,并不能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医院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的同时,也将要面对一系列改革中出现的新困难。
本文综编自健康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36氪、千龙网、法制晚报等多家媒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