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启航 整形外科医院60周年携十大创新技术备跑
8月1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下称整形外科医院)主办第九届北京国际整形外科会议,医院建院60周年纪念活动及十大创新技术发布会同期举行。
60年 朝气依旧
自1957年建院以来,整形外科医院在国内外整形领域的影响力有目共睹。本次会议不仅聚集了800余位整形外科专家探讨学术,还有以该院首届研究生、上海长征医院整形外科教授林子豪为代表的“学生”们,及曾在整形外科医院进修、工作过的老教授们,共聚一堂纪念医院建院60周年。
历史自有厚重属性,而未来则需轻捷。伴随着音乐,院长祁佐良、副院长栾杰和众多医生护士,用充满激情的歌舞,证明和预示了医院当下及日后的朝气。
续航 技术铸造实力
作为整形外科专科医院,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日下午,整形外科医院发布了近年来医院的十项创新技术,并由各专家分别介绍和答疑。
双瓣法皮肤扩张耳廓再造术,是在宋儒耀一期双瓣法耳再造技术基础上,由庄洪兴、蒋海越、杨庆华、章庆国等将其与皮肤扩张技术结合,创造性地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耳廓再造术,已成为国际主流术式之一。据祁佐良介绍,医院仅耳畸形再造手术,总量已超10万例。
股前外侧皮瓣的发现,是1984年宋业光教授在英国整形外科杂志首次报道。经30余年的不断拓展,该皮瓣被广泛用于缺损修复和器官再造,有“万能皮瓣”之称。四肢整形再造中心主任刘元波对“万能“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股前外侧皮肤薄、少毛发、血供恒定、解剖简单等才是”万能“的根源。
2009年,栾杰首先报道了高位双平面分体式内窥镜隆乳技术,此后不断发展并创立了全新的理论设计、操作方式和数字化测量随访体系。谈及将内窥镜引入隆乳术的原因,栾杰称这是“中国特色“。出于美观考虑,中国女性隆乳的主要切口是腋下,很难做到分毫不差,内窥镜的使用可令手术精准度得到提高,而所有器械通过一个小口进去操作,难度非常大,“我们通过技术改进,手术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这是我们在国际上首创的技术。”
1996年,归来教授在整形外科医院创建颅颌面外科,以其“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为代表的一系列原创技术与先进的三维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建立了数字化精准颅颌面外科技术体系,为数千例患者提供了精准、安全、美观的治疗。归来教授认为,颅颌面畸形有两大——对外观影响大、治疗风险大,而颅颌面外科技术的精髓则是“接骨-补骨-排列组合-固定“这一基本方法。
发布会现场,整形外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太玲还主持介绍了尹宁北创立的唇鼻肌肉张力带理论、唇裂的生物力学仿生修复技术体系,传承李式瀛和李森恺而来的功能与形态兼具的尿道重建与评价体系,由宋儒耀教授提出并沿用至今的额肌瓣法动态矫治上睑下垂,在瘢痕个性化治疗中应用软组织扩张技术,整形外科手术困难气管插管,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研究平台建设及临床转化等创新技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