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折腾不彷徨 北京电力医院的独特转身
一批企业办医院相继被收购或改制的当下,其中一家却获得十几亿元的资本注入,并闯出一条企业办医院的新路,如今运营得风生水起。
2009年,国家开始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剥离”成为众多企业办医院的关键词。可是,普遍中总有特殊。2010年,国家电网、华北电网和所属电力公司,给北京电力医院投资十几亿元。这个案例也让业内看到企业办医院的新路径和新曙光。
历经8年拼搏,如今的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已成为北京西南城区医疗服务的重要拼图。可供患者散步的院内花园、井然有序的门诊大厅、没有异味的卫生间、紧邻门诊药房的钢琴吧、可以买到日常用品的小超市……谁能想到,这家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医院,短短几年前还只是一座四层小楼。
北京电力医院文化休闲区
健康界造访当日,北京电力医院院长林方才签署一份重要文件——医院全新的薪酬制度和绩效方案。这源于与北京其他医院一样,该院也如期参加北京医改,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接下来的两小时,林方才向健康界讲述了医院建楼的一波三折、建设现代化医院的战略布局,以及依靠体检服务打造医院品牌的见解。
十年风雨路:“软硬”兼施
北京电力医院始建于1989年,院名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题写。此后的十年,北京电力医院经历一段蓬勃发展期。在此期间,该院通过三级医院综合评审,成为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
在第二个十年间,北京电力医院发展陷入停滞期。自2009年开始,国家电网公司高层开始重视医疗版块,一次性向医院投资十几亿元。这笔资金也将医院带入第三个十年的建设期。
“我当时向公司提出将院内一座低矮的楼房拆除,新建一幢楼增加医院执业面积。”林方才回忆,但国家电网公司认为,作为一家百年企业,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于是,国家电网公司向林方才提出要求,将北京电力医院打造成综合实力强、服务水平高、极具特色的国家电网北方医疗中心、保障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
资金到位后,林方才却陷入医院设计方案的纠结。方案一是建两幢比较高的楼,但鉴于垂直上下楼会给患者增添麻烦,这套方案旋即被放弃。第二种方案是分开盖三座大楼,将外科楼、内科楼、医技楼、核磁共振室置于不同的楼中,并通过地下通道连接起来。“这样,盖5层门诊楼,就会有5万平方米的门诊面积,对于我们100万门诊量的医院来说,已经够用。”林方才说。
北京电力医院门诊大厅
方案确定后,仅仅用了33个月,新大楼便建成投入使用。据林方才介绍,新大楼建筑面积13.37万平方米,开放床位550张。值得一提的是,新楼在体现人文关怀方面,为了给患者提供便利,仅在门诊楼内就设置了41部电梯。
除了对硬件设施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造,北京电力医院还改革管理架构。2009年开始,医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兼任董事。2012年之后,国家电网公司选派两任董事长,直接参与医院管理,同时对院长授权,由院长负责医院的日常运行。
作为一家企业办股份制医院,北京电力医院的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等都采用国家电网的通用制度。“与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相比,企业办医院在管理上更加规范和严格。”林方才补充,北京电力医院工资制度也采用国家电网的基本工资体系,只是绩效考核制度由医院自行确定。
全新战略引领转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