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患者用不上呼吸机 这个“锅”该谁背?

原创 2017-07-01 11:52 梁雯卓(编译) / 健康界

多年来,医院在用于购买设备和IT系统上的花费可谓令人惊叹,却鲜有能达到数据共享的。也许医院应该学学航空公司是怎么做的……

即使会造成肺部过度膨胀损伤其功能,但是一台呼吸机能为重病患者多赢得10%的生存希望。并且与其他药物带来的副作用相比,使用呼吸机带来的损伤几乎是可以被忽略的。然而,在美国医疗领域只有不足50%的患者能用上呼吸机。在有些医院,这个比例甚至降到20%以下。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大原因在于,医院采购医疗器械时并没有共享仪器数据。呼吸机的优化空气流通率是根据患者的身高计算的,而设置所需的患者数据则存放于医院的电子医疗档案中,并不与仪器联通。这就造成了医生必须先调取患者资料、进行公式计算之后,才能得出结果,进而将它交给呼吸治疗师来录入仪器。在整个数据录入过程中,数据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短期记忆能力。

那么,如果仪器能共享医疗档案呢?那毫无疑问,空气流数据将能够自动、快速、准确地获得,且不再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在繁琐重复的录入工作上。类似的共享障碍在医院中到处可见,为了提供有据可循的医疗服务,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医生每天不得不辗转于无数的手续流程中,并且错误频发、效率低下;而另一方面,医疗技术设备价格却不断上涨。

繁复的流程问题使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和质量受到莫大挑战。多年来,医院在用于购买设备和IT系统上的花费可谓令人惊叹,却鲜有能达到数据共享的。何以至此?究其原因在于:

首先,市面上能够出色完成协同工作的设备数量非常有限,制造商在这方面更新进度缓慢。近几年有不少倡议运动旨在改变现状,许多医疗集团也承诺公开数据达成共享。但实际效果却远远不能令人满意。 

其次,医疗界缺少在不同系统间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的标准,从而达成融合共享。因此,现阶段应该集中精力创造、完善这套标准,并由医疗设备制造商来进一步完善、普及。 

医院是整个改革中重要的一环。如果真的想要挽救更多生命、提高工作产出,医院必须像别的行业买家一样,对制造商施压,迫使他们开发设备的协同操作性,而不是仅仅关注价格。医院病床的传感器、无线检测器输送了患者各项数据指标,但如果医院系统不能识别解读,不能与医疗记录关联,那几乎就是无用的。

进一步说,无法实现数据公开和共享的病房不可能有更安全、更高效的未来。美国海军要求队伍里的船只军舰必须有协同性技术。医疗领域主管采购的领导也必须有此意识。一旦整个医疗系统都坚持使用协同性技术,那市场一定会给予反馈的。虽然独木难支,但只要各家医院联合起来对制造商提出技术、功能要求,并拒绝购买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就有了震动整个医疗市场的能力。

此外,医院应该尽量成套购买专项科室的协同性产品,而不是为病房一件一件地添置设备。我们不会要求航空公司自己去建造飞机,因为有波音和空客这样经验丰富的制造商会提供服务。医院的情况应该非常类似。问题在于,医院领导层是否有决心这样做。患者生命的延续、医院财务压力的缓解和医疗费用的降低就全赖于此了。

原文标题:What Hospitals Can Learn from Airlines About Buying Equipment

原文来源:Harvard Business Review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呼吸机,患者,制造商,医院,医疗,数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