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互联网医疗创业打分 这些明星企业“吵”起来了 | 健康界峰会

2017
06/18

+
分享
评论
沈媛巧 / 健康界
A-
A+
“如果让大家给互联网医疗创业打分,满分100分的话,会打多少?”在2017年健康界峰会上,这群互联网明星企业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现阶段,互联网医疗似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如果请大家给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创业打分,满分100分的话,会打多少?”6月17日,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健康界传媒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主办的2017健康界峰会暨北京协和医学院建校100周年校庆学术活动的第二天。在“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健康”专场上,知名医药作家、独角兽工作室创始人刘谦面对5位互联网医疗企业负责人,提出系列问题,引发现场观众叫好。

“你”给互联网医疗创业打多少分?

摸着石头过河的互联网医疗,现阶段发展到何种程度了?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微医高级副总裁、微医全科创始人何超坦言,目前的程度应该只能打60分,及格线左右。不过他强调,在经历过《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事件后,互联网医疗接下来的发展将可预测、可预期。

以美国为例,从1993年开始做远程医疗到2016年为止,其学科数量已发展到14个,涉及重症监护急诊、儿童保健、心理卫生等领域,关联皮肤、影像、病理等相关科室。何超介绍,这些学科用远程医疗方式建设在美国发展非常好。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医疗首诊在美国已被认可。”

涂宏钢

相较何超乐观的看法,Medicool医库软件董事长涂宏钢则略显悲观,他自嘲道,“自己明显拖了行业的后腿。”

何出此言?“整个行业都没有让投资机构挣到一毛钱,全行业都在亏损。”他指出,一个判断标准就是,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目前依旧没有盈利。

在他看来,从既往走过的路来看,虽然全行业没有给投资人带来回报,但更多的补贴了用户,培养了用户行为。他预测,接下来获益的将是最后坚持下来的几家“巨头”。

范晶

对此,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助理总裁范晶表示认同,他给当前的互联网医疗创业打了59分,认为现阶段互联网医疗创业并不理想,达不到及格水平,当找到盈利模式的时候,情况才能发生明显变化。

与前三位嘉宾较悲观的看法相比,蚂蚁金服创新及智能服务部总经理王博则表示看好互联网医疗,给当前的互联网医疗创业打出了90分的高分。“过去的2016一年,无论是顶层设计的政策层面,还是行业里的产业层面,互联网医疗企业的探索激情依然不减,做出了很多实实在在的项目。”

在王博看来,尽管互联网医疗当前仍面临不少困境和风险,但行业里相关人员都在努力地探索、改变,“从自我付出和对行业的推动上,我觉得其实每个人都付出了100分的努力。”

分低的原因何在?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管是政府方,还是行业相关从业者,都在从各自角度推进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无论是分级诊疗、医联体,还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无不把互联网医疗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过,略微遗憾的是,这种高度并未有效转化为广度和深度。对于互联网医疗,以往看好的热情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与规划中的路越走越远,问题出在哪里?

“第一,这是一个新生事物,道路曲折很正常;第二,政府、社会对于互联网医疗的规范、标准,仍存在争议。”何超表示,由于互联网医疗的新生事物属性,导致其当前仍存在诸多空白地带。

空白地带的直接影响,就是当前互联网医疗企业纷纷开始投入线下实体医院的建设中,对他们来说,规范化、安全性高的线下实体性服务,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从线上转到线下实体,互联网医疗是要对当前的发展环境妥协吗?

“我觉得这是一个方向。美国的Medical Care是一个方向,我们一直在纠结互联网医疗到底应不应该有实体,但其实医疗作为一个主动介入的过程,一定不是在线就可以完成的。”在何超看来,转向线下实体是互联网医疗对于医疗本质的一种认同,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自我的一种妥协。

在王博看来,这种情况下应该对互联网医疗的定义进行斟酌。“为什么互联网医疗就一定是移动医疗,一定是线上医疗呢?或者说医疗就一定是线下的?”他强调,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其实都是“一家”,都是遵循医疗本质,给患者提供好的医疗服务。

在他看来,医疗最好的形态是能够相互融合,“该线上的线上,该线下的线下,各自有明确分工。”

与王博的观点类似,范晶认为未来的医疗一定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关键的问题只是在于谁加谁。

事实上,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实体医院也在进行转型,开展互联网医疗的探索。范晶坦承,互联网医疗公司做线下实体医疗拥有天然优势——用户思维,能更多的从用户,从场景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很难说线上的机构做线下的事情会更困难,有可能线上的机构做线下实体,其提供的服务更精准。”

前途坎坷的互联网医疗

从兴起到在业界掀起浪潮,互联网医疗已经走过四五年时间。短短几年,得益于政府对“互联网+医疗”的政策倾斜,以及资本和医疗信息化市场的推波助澜,加上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转变业务模式的“内需”驱动,互联网医疗在我国呈现出“三级跳”的发展趋势。

不过,与所有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路径目前并不明朗,规范、标准甚至政策、法律均存在不少空白地带,需要探索和研究。

这意味着,对于产业上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其探索和实践均可以有更宽泛的边界,政策上的束缚和壁垒较少。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其当前的探索和发展路径,可能存在着政策以及法规层面的风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健康界,互联网,明星,医疗,何超,王博,实体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