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3年 心外科室从零基础到年流水1350万
一个零基础起步的心脏外科科室,通过3-5年时间成长为年手术量270例、各种考核指标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年流水额达1350万的成熟科室。这样的亮眼成绩如何做到?健康界跟随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下称“常春藤联盟”),一探在创新基层帮扶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和科室共建。
新探索:心脏外科学组成立
美丽的“江城”武汉,日前迎来了一批来自全国的医疗卫生人才。
仔细辨认一下身影,有唱歌作词演讲科研样样行的“全能”院士詹启敏,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许建屏,还有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等多家医院的骨干精英。
众多高端医学人才齐聚武汉,共同追随的是一家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
6月3日-4日,2017第三届常春藤健康产业论坛在武汉召开,共话医疗大数据的现在与未来。在论坛上,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心脏外科学组宣布成立,这种基层帮扶新模式将为分级诊疗政策落地添火加薪。
心脏外科学组成立仪式
人才,一直是常春藤联盟的战略重点。在人才培养方面,常春藤联盟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全国11家医院进行了学科共建,包括心衰治疗、眼科、心脏外科、妇科微创、脊柱微创、泌尿外科微创、消化内镜、糖尿病一体化管理等。其中,心脏外科人才培养项目开展得最早,建立的示范基地也最多,并且收效显著。
在前期的工作基础和现实的迫切需求下,常春藤联盟特成立心脏外科学组,并制定《常春藤联盟基层心脏外科人才培养手册(内部讨论版)》,将常春藤联盟一直致力的基层人才培养和科室帮扶工作不断规范化、科学化和规模化。
但是,正如常春藤联盟心脏外科学组组长、阜外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许建屏所说,心外科建设风险高、投入大,帮扶过程中难点颇多。
老问题:心外科建设困难多
病人数量大,技术要求高、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是我国心外科建设一直面临的老问题。
根据常春藤联盟提供的数据,我国潜在需要接受心外科治疗的患者接近千万人。但国内近500家可开展心外科治疗的医院里,年手术量超过1000例的仅约20家,并且地域明显集中于北上广等大型城市,远远不能满足基层民众的医疗需求。
在分级诊疗政策背景下,开展并发展基层心脏外科科室建设,对于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基层民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是,心外科历来被认为是技术难度高、医疗风险大、涉及学科多、前期投入高、医生培养周期长的“硬骨头”。基层医院要“啃”这块“硬骨头”,首先需要的,除了极大的勇气和魄力,还有来自政府和院领导的绝对支持。
在《常春藤联盟基层心脏外科人才培养手册(内部讨论版)》中,有这样一段话:
心脏外科需要足够的资金和设备投入,这需要院长极其支持心脏外科的发展;同时需要多学科有效率的协同配合,没有院长的支持,是无法调动全院其他科室的;心脏外科发展有比较长的学习曲线,需要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保证项目持续有效地运行。
一段朴实的话语,让我们看到心外科帮扶工作的任务艰巨。除此以外,充分的人员队伍配备、全方位的法律安全保障等,都是基层心外科室共建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任务大、难度高,也难以阻挡基层市级医院建立心外科室的热情。究其原因,是市级医院在医改进程中遇到了新危机。
强需求:市级医院处境尴尬
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称“广元第一医院”)建于1996年,并于2012年成为三甲医院。在第三届常春藤健康产业论坛上,广元第一医院院长刘峰分享道,在新的医改体制下,市级公立医院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一方面是国家不断加大县级基层医院的扶持,使基层医院的服务水平快速得到提升,诊疗范围快速扩大。另一方面,省级的一些大型医院,通过会诊等方式,把触角延伸到了基层。市级医院可以说是受到两面夹击,不仅患者出现流失,人才也难以留得住。
刘峰表示,为了改善处境,医院进行过很多尝试,包括和公立医院建立合作,以引进人才和开发患者。但成效并不明显。
从去年3月开始,广元第一医院开始与常春藤联盟合作,将心血管内外科作为合作科室,同时将麻醉科、体外循环、心脏重症、超声科等纳入帮扶体系,建立心脏治疗中心。通过一年来的合作,医院取得四大成效:一是技术实力得到突破。经过一整年的统计,医院实施的心脏内外科手术量分别实现翻番,总手术量达到医院35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并且医院具备了开展多相高难度手术的能力,使危险救助水平实现质的突破。二是人才培养卓有成效。在帮扶过程中,常春藤联盟实行特聘主任负责制。在与广元第一医院合作的一年时间里,特聘主任每两周左右就会到达医院2-3个工作日,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帮扶和培养,使基层医院的人才队伍能力得到迅速提升。三是病人安全得到保证。通过专家一年的具体帮扶,广元第一医院成功规范了工作流程,加强了制度建设,完善了技术标准。由此,心脏内外科病人的死亡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手术成功治愈率高达98%以上。四是医院影响力得到提升。通过一年的合作,不论是门诊住院,还是手术量,都得到明显增加,广大患者明显受益。经统计,所有在广元第一医院心血管中心就诊的患者中,来自市外的患者竟达到了18.5%,也可见医院影响力的扩大。“以前我们复杂的病人都要到成都、到北京,辗转千里去看病,跟常春藤合作一年以来,我们区域的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在北京、上海都能够享受到的医疗,也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说到这里,刘峰眉目里尽是掩不住的自豪。这一项目作为柔性引才成功案例,写进了2016年广元市政府工作报告。
正所谓克服的困难越多,取得的成就也越大。这些已经越过重重困难,成功进行心外科室建设的基层医院,都取得了显著而喜人的成绩。这更坚定了常春藤联盟继续推进学组建设和落实基层帮扶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携未来:常春藤与基层共发展
万州三峡中心医院,是常春藤联盟较早开始进行心外科帮扶建设的一家市级三级医院。在帮扶开始之前的20年里,这家医院的年心外科手术量不足4例。至2015年,年手术量已达270例,毛收入达1350万元,且手术死亡率低于1%。同时,一支涵盖心脏外科、麻醉、体外循环、重症监护的医护团队快速成长起来。2016年5月,万州三峡中心医院心外科主任张俭荣,成功当选重庆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会长。通过寥寥数年的帮扶,一家市级综合性医院取得这样的综合成绩,已属佼佼。
成绩佼佼,要得益于我国心外科的整体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随着心外科在我国的多年发展,在多家心外科诊疗中心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心脏外科疾病治疗效果良好。根据阜外医院2015年年报显示,阜外医院心脏外科年手术量达13755例,居世界各心脏中心前列,且手术死亡率连续7年低于1%。与此同时,我国在心脏外科疾病诊治和手术操作等方面已建立了完善的临床路径和操作规范,这也使得在基层进行心外科室建设更具可行性。
常春藤联盟心脏外科学组组长、阜外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许建屏
然而,显而易见地是,对于全国各地基层医院的帮扶工作,仅仅依靠北京的医学专家还远远不够。在心脏外科学组成立仪式上,常春藤联盟现场宣布多位全国心外科专家人才共同加入,并担任学组副组长。他们是: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程兆云,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董念国,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谷天祥,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王东进,深圳孙逸仙医院心外科副主任王志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主任教授、成人心血管外科主任、湖南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周新民,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心外七科主任朱俊明。
众多新鲜血液和坚实力量的加入,将助力心脏外科学组为中国医改贡献力量。
“我们要为基层造血,而非输血。”常春藤联盟心脏外科学组组长、阜外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许建屏,在接受健康界的采访时说到。实践证明,通过“柔性人才引进战略”,在不改变人事关系的前提下,把高端医学专家引入欠发达地区的医院,实施科室共建和人才培养,是一条行之有效且造福颇多的基层帮扶途径。
前路何其长,衷心祝愿常春藤联盟。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