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白色瘟疫” 我们究竟有多少胜算
可以用“古老”来形容的疾病为数并不多,结核病榜上有名。
“它的出现甚至早于人类历史,对人类健康的入侵可谓无孔不入,‘十痨九死’就是对这一疾病过去危害的真实写照。它犹如‘白色瘟疫’,时至今日仍然是全球和我国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我们与结核病的对抗,尚未结束。”5月25日,2017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召开之际,恰逢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成立80周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第16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的一席话再次给在场超过2100名结核病医务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 李亮
结核病,古称“肺痨”。从1937年开始至今,在与痨病斗争的80年里,中国的结核病防治渐入正轨,结核病控制效果明显。
“结核病发病数量仍居高位,仅2015年,全球新发生肺结核患者1040万,我国新发生约92万,居全球第三。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结核病防治形势尤为严峻,防治所需硬件软件均不足,公众防治意识普遍不强,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第16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胸科医院院长高文表达出同样的担忧。
上海市胸科医院院长 高文
所幸 结核病防治已纳入国家战略规划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十三五”全国结核病的防治规划》(下称《“十三五”规划》),对防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1、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达到95%以上、2、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达到90%以上;3、所有地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具备开展药敏试验、菌种鉴定和结核病分子生物学诊断能力;4、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与公共卫生项目的有效衔接等。
在此之前,2016年底,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结核病防治的综合服务模式,加强耐多药结核病的筛查和监测,规范肺结核的诊疗管理,全国的结核病疫情要持续下降。
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重大疾病防控,要求对艾滋病、结核病、乙肝、血吸虫病等传统流行的重大疾病坚持因病施策,各个击破。
此外,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强调,近年来,随着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对结核病的分级诊疗、随访管理等工作进行了更为科学的顶层设计。其中包括完善防治服务体系、多途径发现患者、规范诊疗行为、加强重点人群结核病防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等。
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副局长 王斌
与此同时,中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吸引了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2017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将在莫斯科召开结核病防治的部长级会议,2018年联合国大会将把结核病防治作为一个重大议题讨论。而中国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将是这些会议关注的重要焦点。
提高耐药结核病人发现率是重点
王斌介绍,“十三五”期间,所有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仍将以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为主体,围绕“传承和创新”,着重从四方面开展,其中提高耐药结核病人发现率将是重中之重,而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的要求。
1.耐药结核病人发现率的提高依赖于病原学诊断率的提高。后者不但要基于临床查痰的基本技术,更依赖新技术、新措施的研究和推广。因此,王斌建议,结核病学分会要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新技术的定价,推动将新技术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畴,减轻患者负担。
2.进一步加强医防融合,形成防治合力。王斌介绍,“政府领导、各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格局在我国已经基本形成,防控在疾控、诊疗在医院、服药管理在基层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而《“十三五”规划》再一次明确了疾控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任务。结核病学分会还应继续发挥全国各地专家委员的作用,收集、梳理各地在医防合作、构建新型结核病服务体系方面的经验,并为国家规划提供好的建议。
3.进一步推广和加强规范化诊疗。随着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的全面转型,结核病防治规范、指南、临床路径均需进一步更新和修改。因此,王斌希望,结核病学分会能够充分利用专家资源,为完善临床技术规范和指南再多做贡献。也希望分会能够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培训、技能竞赛、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规范化诊疗的推广和技术支持工作,使广大基层的定点医疗机构全面理解和掌握国家的要求。
4.加强对医疗机构临床质量的控制、监督和考核。王斌强调,加强诊疗质量控制,是当前一项重点工作,各机构应抓紧建立诊疗质量控制制度,加强对患者登记报告、实验室检查、规范诊疗及转诊等工作的质量管理,提高结核病诊疗质量和治疗效果,减少耐药风险。
致病机制成结核病疫苗研发瓶颈
近年来,以治疗性疫苗、纳米技术介导的结核病靶向治疗、宿主导向治疗等新的免疫治疗在结核病治疗,尤其是耐药结核病的综合治疗中的价值已初现端倪。
“但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漫长的进化时间使结核分枝杆菌逐渐形成了‘与人对抗’的机制,加上结核分枝杆菌的可能致病基因多达3000个以上,给致病机制的探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这也使得疫苗的临床研发风险非常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研究员逄宇告诉健康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研究员 逄宇
在耐药结核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今天,结核病的综合治疗地位不容忽视。通过采用以化学治疗、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将进一步提高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的疗效,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为终止结核病提供可靠的手段。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