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 “HSOPSC”来帮你

2017
05/19

+
分享
评论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
A-
A+
HSOPSC是一项成熟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测量工具,不仅可以进行医院层面的比较,也可以对医院内不同科室或岗位进行比较。但我国尚处于引进和开发阶段。

近年来,患者安全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涌现出了多种患者安全文化测量工具。姜贺等[1]总结了12种患者安全文化测量工具,3大工具之一便是HospitalSurveyOnPatientSafetyCulture(以下简称HSOPSC)。HSOPSC是由美国医疗健康研究与质量机构(TheAgencyforHealthcareResearchandQuality,AHRQ)于2004发布的,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12个维度42个条目和2个额外条目(患者安全等级、过去1年内上报不良事件数量)。每个条目包括5级(强烈不同意、不同意、没有评价、同意、强烈同意),分析时计算正性回答率,即统计同意、强烈同意的频率(反向条目则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说明安全文化越积极。HSOPSC有专门的官方网站,除提供测评问卷及指导手册外,还有一个定期更新的安全文化对比数据库。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使用HSOPSC测量医院安全文化状况,但目前尚无专门的结果统计平台,缺少对相关研究结果的整理和汇总。本研究运用系统评价方法,了解我国目前HSOPSC的应用情况,旨在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2016年4月,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1978年1月-2015年7月)以关键词“患者安全文化”、“HSOPSC”进行检索。

保留使用HSOPSC进行调查,即未对42个条目和12个维度进行增减,并呈现12个维度结果的文章。遇使用同一数据发表多篇文章的情况,仅保留1篇。

将文献导入notexpress统一管理,用SPSS18.0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将所有研究作为整体计算总体率,总体率=,并与AHRQ2014年报告进行比较。

2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84篇,经过筛选,22篇符合要求,其中2个研究使用同一批数据发表文章2篇,各剔除1篇,剩余20篇。20篇研究中,18篇呈现了12个维度的正性回答率(部分同时呈现了均数和标准差),2篇[2-3]仅比较了12个维度的均数和标准差;11篇呈现了患者安全等级结果;10篇呈现了过去1年内上报不良事件数量的比例。

(1)20篇文献的分布情况见表1。

(2)调查问卷考虑到AHRQ官网暂未发布中文版HSOPSC问卷,国内学者主要使用的是李漓(8篇)和周娟(4篇)汉化版,也有部分是自行修订(6篇)或使用台湾地区余锦美版(1篇),1篇未做说明。除未做说明的1篇外,研究者均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质量控制。

(3)调查对象。大部分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护士(12篇),5篇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全院人员(医、护、技、管理、后勤),1篇为全院医护技,1篇为医护人员,1篇为辅助科室医技人员。

(4)调查形式。全部采用问卷发放形式。

(5)抽样方式。除2篇研究未注明抽样方法外,使用最多的是便利抽样(8篇)和分层随机抽样(5篇),3篇是多阶段抽样,1篇是整群抽样,1篇是普查。

(6)调查人数。4篇研究的调查对象≥1000人(最高为2212人),6篇为500人~999人,9篇为100人~499人,1篇<100人(78人)。

(7)问卷有效率。除1篇研究未注明问卷有效率外,所有研究的问卷有效率均在80%以上,其中12篇≥90%。

(8)结果呈现。18篇研究所有维度的正性回答率和经过计算得到的总体正性回答率见表2。国内的优势领域(正性回答率高于75%)为科室内团队合作(83%)、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79%)、管理者促进安全的期望与行动(76%)、错误的反馈和沟通(76%);待改进领域(正性回答率低于50%)为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38%)、人员配置(40%)、不良事件报告频率(46%)。11篇研究呈现了患者安全等级结果,其中优秀、很好的比例为34.10%~75.80%,11篇研究的总体率为65%。见表3。10篇研究呈现了过去1年内上报不良事件数量的结果,其中“未上报”比例为50.7%~87.9%,10篇研究的总体率为66%。见表3。

3讨论

3.1AHRQ调查报告概述

AHRQ为了便于医疗机构测评结果的比较分析,要求医院将测评结果上传至官网,并定期在官网上发布医疗机构测评结果报告。2014版AHRQ测评结果报告[22]呈现了653家医院12个维度42个条目的正性回答率和另外2个条目的得分,并根据床位数、是否教学医院、所有制、地理位置等特征对医院进行分类比较,同时根据应答者的工作区域、所在职位、是否直接接触患者、部门工作时间等特征对应答者进行分类比较。

2014年AHRQ医院的问卷有效率为54%[22],本研究纳入的国内调查均在80%以上,这可能是因为我国医院全部使用问卷发放的形式,而美国有的医院采用网络调查,有的采用问卷发放,有的两者兼而有之。

3.2国内和AHRQ结果比较

12个维度中,2014年美国的优势领域为科室内团队合作(81%),管理者促进安全的期望与行动(76%),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73%),国内为科室内团队合作(83%),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79%),管理者促进安全的期望与行动(76%),错误的反馈和沟通(76%),和美国的优势领域相当。待改进领域方面,2014年美国是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44%),转运和交接(47%);国内是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38%),人员配置(40%),不良事件报告频率(46%)。

11篇研究呈现了患者安全等级,优秀、很好的比例为34.10%~75.80%,11篇研究的总体率为65%,普遍低于2014年AHRQ医院的76%。

10篇研究呈现了过去1年内上报不良事件数量的结果,未上报的比例为50.7%~87.9%,10篇研究的总体率为66%,普遍高于2014年AHRQ医院的44%。

我国人口基数大,医护人员配置数量和美国相比存在较大差异。2005年-2010年,美国每万人口医生数为24人,护士和助产士为98人,而我国分别只有14人和14人[23],故国内研究中“人员配置”维度得分普遍较低。2000年,美国医学研究所报告显示,美国每年大约有98000人死于可预防的医疗差错[24]。随后,在美国几乎所有医院均建立了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系统[25],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不安全事件上报在我国尚属于新的领域,尚未形成医疗安全文化氛围[26],故国内不良事件报告频率维度、过去1年内上报不良事件数量和患者安全等级的得分均较低。

4启示

患者安全是医疗机构永恒的主题。国内医疗机构越来越重视患者安全及文化建设,通过测量,可以了解安全文化状况并找到改进点。HSOPSC是一项成熟的文化测量工具,不仅可以进行医院层面的比较,也可以对医院内不同科室或岗位进行比较。但我国尚处于引进和开发阶段,目前国内有多个翻译版本,建议开发统一的中文版本并推广使用。

美国卫生保健研究与质量机构建立了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数据上报系统及比较数据库,便于医院间患者安全文化的比较。国内的优势领域和美国相当,但我国医护人员配置不足,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建立起步较晚等,国内医疗机构和美国医疗机构患者安全文化的构成仍存在差异。建议国内建立一个定期更新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研测评数据上报系统和比较数据库,不仅便于和美国医疗机构的比较和学习,也便于国内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比较和学习,从而更好地查找到自身的不足,提升患者安全文化水平,改善患者安全文化状况。

参考文献

[1]姜贺,许乐.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7):37-41.

[2]欧阳霞,陈少贤,冯晓玲,等.医院工作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研究[J].中国医院,2012,16(9):40-42.

[3]郝京伟.社区医院临床医技人员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分析[J].首都医药,2013(16):31-32.

[4]沈贻萍,胡晓昀,王燕,等.二、三级医院护理安全文化现状的比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8A):30-32+40.

[5]李漓,刘雪琴.护理人员对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的评估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04-307.

[6]周娟.某三甲医院护理人员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9.

[7]钟艾华,谢惠兰,罗敏,等.某三级甲等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的测评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5):1810-1814.

[8]邓华梅.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的认知与护理文化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9]赵慧.山东省临床医技人员病人安全文化认知的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2):50-52.

[10]钟平.某三甲医院实习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现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11]向家艮,刘可,尤黎明,等.广州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现状的认知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6):392-394.

[12]严晓玲,戴自奋,胡丹.妇幼保健机构患者安全文化的调查与评估[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6):75-78.

[13]胡丹,严晓玲,戴自奋,等.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对上海市某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状况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3,26(10):50-52.

[14]尹小兵,臧逗,钱瑾.上海市672名护士对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3,20(3B):26-29.

[15]黎雪梅,李继平.对临床护士患者安全文化认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0):2463-2467.

[16]赵书敏,辛霞,刘刚丽,等.临床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及其组织气氛感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5):320-322.

[17]杨伟.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与其安全行为的相关性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4.

[18]李伦兰,胡少华,刘安琪,等.安徽省某“三甲”医院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7):740-744.

[19]梁爽.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病人安全文化现状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

[20]楚婷,刘可,张利峰,等.广州市老人院安全文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2):3407-3409.

[21]张琼,张际,刘玲,等.某医院员工患者安全文化现状的评估及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4):49-52.

[22]http://www.ahrq.gov/2014UserComparativeDatabaseReport.

[23]http://www.nhfpc.gov.cn/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4]InstituteofMedicine.Toerrishuman:Buildingasaferhealthsystem[M].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iesPress,2000:1-4.

[25]任仲杰.美国的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6):425-427.

[26]曹荣桂.中国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J].中国医院,2007,11(11):1-4.

原标题:国内医疗机构运用HSOPSC开展患者安全文化研究的系统评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chenxiaoyue@hmkx.cn
关键词:
HSOPSC,医院,患者,文化,医疗,安全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