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40年40医 | 宋彬:华西医院放射科图强密码

2017-06-07 10:45 桂克全 / 健康界

连续4年稳居中国最佳专科声誉度排行榜榜眼的华西医院放射科,有何守擂宝典?健康界带你探访科室主任宋彬,破解科室守擂密码 > >

“学科建设的综合思维,需要相当长的历史积淀。”结束短暂的寒暄,宋彬直奔本次访谈主题——论道学科建设,并径直把聚焦点前移至六十多年前,原因是没有前几代人的“培土”,无法换来当下学科的脱颖而出。

儒雅而温和的宋彬,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下称华西医院)放射科主任兼医学影像中心主任。他所带领的团队,已连续4年稳居中国最佳专科声誉度排行榜放射科第二名(复旦大学版榜单)。事实上,业内对该科室的“好”早已众所周知,健康界日前探访华西医院,重在破解他们“怎么好起来”的密码。

厘清学科攀登方向

饮水思源,在宋彬看来,华西医院放射科的图强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20世纪50年代。

那时放射科的工作并不复杂,国内普遍流行的观点放射科医生就是“照光匠”,无非是用X光机为患者拍个片,没有诊断组、技术组更没有亚专业的概念。可华西医院放射科已经开始引导科内高年资医生侧重研究某个领域,如胸部影像、腹部影像或关节影像等。“术业有专攻,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宋彬感念前辈的高瞻远瞩。

他眼中推动华西医院放射科高歌猛进的“基础”,还有过去半个世纪逐步塑造的科室文化——团结协作解决临床问题。时过境迁,这种文化仍然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吻合医疗行业规律和当下的时代潮流。当然,宋彬也意识到,放射科形成这种文化离不开医院层面的“土壤”,华西医院的领导班子一直很团结,年复一年,耳濡目染,自然造就科室“讲究发展”的浓郁氛围。

紧扣学科前沿方向开展学科建设的前人经验,同样指引着宋彬的思与行。

2000年,宋彬留学归国,担任华西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他的理念与科主任的想法一拍即合——功能与代谢影像是影像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而那时,受限于视野和设备,国内医疗领域尚未关注到功能成像和代谢影像的领域。

问题随之而来,若沿着这个方向探索,本院人力和设备均难支撑。纠结的两位科室管理者,找到华西医院时任院长石应康等院级领导,阐述影像医学的趋势和华西医院存在的短板。令他俩欣慰的是,院领导当场确定:一是认同他们对影像医学发展方向的判断;二是同意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学科带头人。

于是,当时供职于英国利物浦大学、现在国内国际赫赫有名的影像医学专家龚启勇教授进入华西医院的视野。时隔多年,宋彬仍记忆犹新,经过在荷兰和美国的两次接触,龚启勇的品格、能力和追求学术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华西医院高层,随后便有了龚启勇受邀加盟华西团队、推动华西医院影像医学风生水起的美谈。

根据宋彬回忆,就在华西医院引进龚启勇归国期间,医院为了夯实影像学科发展的基础,尽管经济并不宽裕,仍斥巨资购买了全球最先进的磁共振设备专门用于龚教授科学研究。后来的事实证明,该设备的配备物超所值。

有了上述基础,几年后,华西医院放射科又确定了分子影像研究方向。

“国内大多数同行尚未看清方向的时候,我们先行一步,认准趋势,引进合适的人才并搭建相应的平台,这是华西医院放射科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宋彬再次把该学科斩获骄绩归因于前辈“前瞻性把握方向”,同时指出,自己2008年接任华西医院放射科主任时,学科方向、人才梯队、科研平台等均已有不错的基础。

自此往后,宋彬是如何引领华西医院放射学科更上一层楼?

具体做法,跟他的学习和管理经历“插曲”颇有渊源。

结缘医院管理思维

世间或许真有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和巧合。

现在宋彬从事管理和医学,而他1983年填报高考志愿时,第一和第二志愿选择的恰恰就是管理学院和医学院。后来阴差阳错,尖子生宋彬以高分跨进四川医学院。之所以选择医学,既是自己的兴趣,也是父母的愿望。

因为成绩优异,宋彬入校后被分到临床医学英语班,绝大多数课程用英语教学。“上世纪80年代,学好医学英语,无异于为我后来的发展安装了一台助推器。”宋彬至今觉得进入医学英语班学习,是影响自己一生的幸运机遇。

临近本科结束,他因为同年级6个班数一数二的成绩,获得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名额。“选择题”也再次摆在他的面前——学习哪个专业。

影响他一生的时刻再次出现。当时,医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非常欣赏勤奋好学的宋彬,建议他学习影像。理由在于,当时国内医学影像设备、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能够解决的问题有限,但已经显示出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影像医学专业迫切需要热爱思考又勤奋的年轻人添柴加薪。

宋彬采纳了老师意味深长的建言。

1992年,硕士毕业的宋彬留在华西医院放射科。随后两段涉及医院管理的经历,再次让他受益终身。工作第二年,时任科主任任命他兼任科秘书,利用临床工作之余辅助主任打理科室日常行政事务。“那段时期,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培养。”宋彬兴奋回忆。

时至其职业生涯第三年,宝贵机遇又一次降临。当时医学院/医院一位刚留学回国的副院长,注意到宋彬在英语交流方面的特长,提名并通过医院办公会任命他担任院长助理,协助处理国际合作项目、撰写标书、参与答辩、项目日常协调推进等。尽管同样是兼职,每周大约占用大半天时间,但这段经历让宋彬进一步拓展了视野,管理能力也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

宋彬兼任医学院/医院院长助理,一直持续到1998年。

这一年,他被放射科选派至荷兰做访问学者。两年后,也就是2000年,他回到华西医院并担任放射科副主任,“在主任的领导下分管科室教学和科研工作。”期间,于2004年至2008年,他还第二次被医学院/医院任命为兼职院长助理,协助医技科室的医疗管理工作。宋彬认为,自己“副主任”职务的工作之所以很快进入角色并得心应手,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两次涉足医院管理的经历。正因为如此,他至今赞同医院通过设置助理的模式培育年轻管理队伍的做法,“我个人觉得这是立竿见影的一种路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放射科图强,华西医院,宋彬,放射科,学科,科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