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妹 | FDA审药被指不靠谱 新局长更有利益冲突
英国皇家博尔顿医院把一对老年患者怀特·海德夫妇的病床放在一起。87岁的妻子身患骨癌,正在接受姑息治疗,90岁的丈夫也因病入院治疗。患者家属表示,老人们在一起,精神好多了。(每日电讯报)

【头条】
耶鲁大学医学院学者在《JAMA》刊文称,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从2001年到2010年批准的222种药品当中,71种药品在获批之后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有的被撤回,有的因为副作用受到黑框警告(black box warning),还有的被爆存在新的风险。
该文作者、耶鲁副教授约瑟夫·罗斯表示,政府希望药品审批流程更加宽松、快速,但这种决定是有后果的。(JAMA)
FDA认可上市的Bextra因为后来发现安全问题,被迫下架。
FDA药物审批不太安全,新任局长更有利益冲突隐患。
当地时间5月9日,美国参议院以57票赞成、42票反对的投票结果,批准斯考特·戈特利布出任新一届的FDA局长。
戈特利布希望,FDA能加快药品审批流程,又要保证科学性、安全性。不过,有人质疑说,戈特利布与药企关系紧密,担心出现利益冲突。
斯考特·戈特利布
【锋报】
在美国,药品审批工作存在隐患,而下面这几个国家则各有各的苦恼。
印度6至23个月大的婴儿当中,仅有大约10%能吃饱饭。5岁以下的儿童当中,有35.7%的体重偏轻。IndiaSpend分析了印度“全国家庭健康调查2015-2016”的统计数据,得出上述发现。(IndiaSpend)

菲律宾卫生部统计发现,1200多万名菲律宾人患有高血压,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高血压。菲律宾政府鼓励健康饮食,多加锻炼,应对高血压。(UNTV)
委内瑞拉政府统计显示,该国2016年的疟疾发病数暴涨76%,产妇死亡率增加60%,婴儿死亡率增加30%。有评论称,委内瑞拉全国的医疗系统正在崩溃。(独立报)
美国的医疗系统不至于“崩溃”,但绝不代表它没有问题,院内感染就是其中一项。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HHS)日前发布报告称,2013至2014年,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曾96次收到有关医院院内感染的可疑数据,却没有深入地跟进调查。

政府机构查不好院内感染,护士团队也在和职业倦怠作斗争。
美国一项护士调查显示:63%的护士有过职业倦怠经历,41%的护士在过去1年中因为职业倦怠考虑过更换医院,11%的注册护士承认曾因为疲倦而在工作中犯错,28%的注册护士为了补觉而请病假。
导致护士疲倦的几大原因包括:工作量太大(60%),值班没空吃饭(42%),换班期间睡眠不足(25%)。
尽管如此,注册护士(RN)对职业选择的满意度仍然高达93%。(Kronos Incorporated)

美国护士喊累,英国护士缺人,精神科尤其如此。
自2010年以来,英格兰精神科护士人数下降15%。伦敦部分机构的精神科护士空缺率达到20%。2013年,英国32%的精神科护士的年龄在50岁以上。
在英国,97%的精神疾病患者由社区医疗团队负责。(卫报)

护士短缺,让医疗机构捉襟见肘,这在患者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英国NHS的19个信托(trust)统计显示,精神疾病患者没有到医疗机构就医的案例数从2014年的2438起上升到2016年的3139起,增幅为28%。不过,也有信托统计发现,精神疾病患者缺诊率的增幅达到了64%。(每日电讯报)

医疗体系出了问题,就要改革,但“特朗普医改”目前好像不得民心。一项民意调查显示,44%的美国人反对特朗普力推的《美国医保法》,31%的人支持它,另有大约1/4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国会山)
【大嘴】
民调支持率低?特朗普已经习惯了,反正特朗普医改已经在美国众议院告捷。特朗普近日在白宫表示,奥巴马医改“其实已经死了”。

特朗普心情好,还趁机炒了一个大员的鱿鱼。
5月8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詹姆斯·科米呼吁医疗机构领袖与FBI等执法机构紧密合作,保障网络安全。9日,特朗普突然将科米突然撤职。(美国议员协会、新华网)

詹姆斯·科米正要与医疗机构展开合作,却突然被撤职。
【产经】
科米被炒的原因,特朗普没有说透。同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还有苹果的收购细节。
苹果公司收购了芬兰睡眠跟踪软件公司Beddit,收购细节没有对外公布。用户把Beddit睡眠装置放在床单与床垫之间,就能通过iPhone监控每天的睡眠规律。(全国广播公司)

同样借助信息技术,远程问诊公司Teladoc的业务突飞猛进。
Teladoc在2017年第一季度收入约4290万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690万美元。Teladoc的用户人数高峰时超过2000万,比上年同期增长34%。第一季度访问量接近39万,增长幅度为60%。
Teladoc第一季度净亏损达到1570万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1530万。Teladoc希望2017年全年实现1.8至1.85亿美元的收入。(Teladoc)
【新招】
利用信息技术,能开公司,同样也能直接搞医疗。
英国科学家用核磁共振成像(MRI)详细记录婴儿大脑的发育过程。有评论认为,这些“突破性的”影像纪录将增进我们对自闭症和大脑性麻痹的理解。(英国广播公司)

得了病,就得治,不能指望病自己好。
《美国放射学会杂志》刊文称,乳房X线照相术筛查发现的乳腺肿瘤,如果不加以治疗,肿瘤不会自己好转或消失。侵入性癌症和原位管癌(DCIS)如果不进行治疗,也不会自己消失。(美国放射学会杂志)
说完了一定要做的,接着说说尽量别做的,比如吃药,就要小心。
《BMJ》近日刊文称,研究发现,服用非甾体抗炎(Nsaid)止痛药可能与心脏不良事件风险的升高有关,开始服药的前30天风险尤其高。研究同时承认,也可能有其他因素影响。(英国广播公司)

药得小心着吃,筛查也要小心地做。
美国预防服务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在《JAMA》上刊文称,成年人如果没有症状,就不建议做甲状腺癌症筛查。服务组成员赛斯·兰德菲尔德说:“伤害大于收益。”(JAMA)

【妹读】
药品审批是各国大事,食药监部门需要在速度和安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美国FDA的药物审批速度比一些国际同僚要快,却因为安全问题受到医疗专家的严厉批评。新的FDA局长又与药企走得很近,利益冲突令人担心。
今天的读报就到这里,国际妹祝您有一个愉快的夜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