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医生职业神圣 刘远立阐述五大论据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医生仍然要维护医学的神圣。”4月22日,2017年中美医生领袖论坛在北京协和礼堂启幕,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演讲时直抒见解。
在他看来,旨在让医生安心服务患者,中国医改就要成为以“保护医生利益并实现医生价值”为核心的改革。
五大职业特点铸就医生的神圣
在全世界很多人眼中,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刘远立不仅认同这个观点,而且指出医生职业之所以神圣,源于其具备五个鲜明特点:
其一,社会责任重。生命攸关不能马虎、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患者有难医生不得拒绝……北京协和医院著名医生张孝骞曾说,每天看病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些都充分说明医疗行业承担巨大的社会责任。
其二,服务内容广。医生首先要提供专业化服务,主要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断、控制、治疗等;同时又提供酒店式服务,包括好的环境、舒适的流程;此外,医生还要提供社会化服务,如关怀和安慰患者。
其三,成才周期长,而且能进入医学院就读的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优秀人才。
其四,职业风险高。每当暴发传染病,参与抢救的医生和护士往往是最早的牺牲者。
其五,知识更新快。如今的患者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顺民”,病人就诊前会从各种渠道了解疾病的有关信息。这对无形中对医生形成挑战,也提高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成本和负担。
为医原则:维护患者利益并始终不渝
刘远立的母校——同济医科大学的原校长裘法祖曾有一句名言: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刘远立始终把这句话铭记于心。
正因为如此,他认为,为医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集中表现在4个原则:一、掌握特殊的技能,并持续改进;二、建立有效的行业自治,并不断完善;三、维护合理的患者利益,并始终不渝;四、倡导公益的社会规范,并身体力行。
医改要保护医生利益
医生的初心是救死扶伤,但遗憾的是,这个初心正或多或少受其他因素影响。
据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超半数的医生认为医疗价格并没有充分体现医疗服务的价值;1/4的医生还在为经济困难的患者垫付医疗费用;87%的医生决定不让子女从事医疗行业。当然,也有67.5%的医生表示愿意继续为患者做随访。
人们从这组数字中不难感受到,利己还是利他,医生在脑海里会发生碰撞。
不过,这样的“碰撞”在刘远立看来,并不应该成为“痛苦的抉择”。他认为,医生是天然神圣的。“养家糊口的方式有很多,但一旦选择穿上白大褂,就意味着选择了吃苦,要甘愿受埋怨和不理解,甚至选择牺牲,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不要学医。”刘远立说。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袁钟赞同刘远立的说法。他表示,医生是上帝的宠儿,是贵族,是人类的精英,从业者要有神圣感和荣誉感,“我没有见过哪个医生带着粗项链在街上晃,因为医生原本就应受人尊敬,只是在社会转型期没有给予他们公平的待遇。”
正是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从业者才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不应回避问题,要在体制机制上做到善待医务工作者,保护医生利益,这应成为下一阶段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刘远立认为,只有更加满意的医者,才能造就满意的患者;只有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实现“健康中国”目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