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学科带头人 | 李晔雄:放射治疗专业铸造名科攻略

2017
03/30

+
分享
评论
郭玉卿 彭松 / 健康界
A-
A+

十几年前科室首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开展新颖查房...... 李晔雄不断突破传统瓶颈,用制度推动放疗科“大船”。

大师话肿瘤医院放疗科(标清)

“50%-70%的肿瘤患者都需要接受放射治疗,其中超过55%的肿瘤患者能够治愈,因此,手术、放疗、化疗并称为肿瘤治疗的三大方法。”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下称医科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李晔雄告诉健康界。尽管放射治疗的临床地位如此之高,但李晔雄认为它依然是一个“小专业”。原因何在?怎样做大做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 李晔雄

待破的瓶颈

在李晔雄看来,一个合格的放疗人员不光要有临床肿瘤学知识,还应有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和放射治疗等多种知识,这点从医科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的设置上可窥斑见豹。

该院放射治疗科下设3个专业科室:临床治疗室、放射物理室和放射生物室,其中临床治疗室又分为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和腹部肿瘤3个专业组;放射物理室主要负责临床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监控射线在体内的剂量分配、分布特征、效果和副作用等,可以直接参与制定治疗计划和科室查房;放射生物室则从不同层面为临床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指导。

可是,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并没有单独设置放射治疗专业,也未开设相关课程,只是将放射治疗作为选修,这就导致相当大一部分医学生走出校门后,根本不具备完整的放射治疗知识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培养的重担就落在医院身上。

援引李晔雄的体会,培养一名合格的放射治疗医生,周期通常5~10年。于医院而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培养成本较高;于导师和学生而言,需要掌握很多知识,学习整个放射治疗体系难免是个艰巨的任务。

况且,目前国内尚无明确的放射物理师临床职称评定体系,只能按照科研体系定级别,这对医生来说,多少有失公平。因此,综合考虑之后,不难看出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选择放射治疗科。

令人欣慰的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李晔雄的放疗科依旧长成大科室,并在复旦版最佳专科排行榜中为该院肿瘤学连续7年排名第一做出突出贡献。

传承诊疗特色

传承很重要。肿瘤学涉及多个科室,能够连续7年位居排行榜第一名,李晔雄说,首先跟医院的综合实力分不开,其次是放射治疗科前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医科院肿瘤医院在1958年最早设立放射治疗专科,后来两位前辈谷铣之和殷蔚伯,又建立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至今9届主任委员中,该院放疗科占据7席。

事实上,历任科室主任和主任委员都格外重视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在李晔雄看来,这种模式是一个理念,具体到临床中,就是肿瘤在不同级别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每位专家或许只对自己的专业了解得更深入,但某些疑难杂症治疗方案的确定,需要不同专业的医生共同讨论才能完成。这点在中晚期患者身上最能体现。

“50%~70%的肿瘤患者需要做放射治疗,有的需要立即做,有的是术后做,还有的是复发之后才做,不管哪种方式,治疗目的无非三种:根治、辅助和姑息。目前肿瘤总治愈率超过55%,因此,很多癌症病人是可以治愈的”。李晔雄的这句话,不仅给患者吃了定心丸,更彰显其科室诊疗效果和特色。

致力树人

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过去多年,丰富的临床病例推动医科院肿瘤医院放疗科的学术地位持续攀升。早在1984年,该院就成为全国第一个放射治疗专业博士点。后来,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放疗科还着眼于全国,旨在缓解全国放射治疗人才短缺的情况,举办多个学术会议,推广放射治疗知识;每年培养至少50名进修医生;自2015年开始,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20~30名放射治疗专业规培生。

其实,对于放射治疗人才的规范化培养,李晔雄2000年刚从美国回来时便开始倡导。

他认为,当时的医生培养没有一个系统制度,再加上各医院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医院对医生的培养力度不够,以及医院之间交流较少,基本处于自我发展状态,不利于放疗专业和医学的进步。

因此,李晔雄担任科主任后,首推的就是住院医师规培制度,从临床、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培养医生,尤其在放射物理方面更是着重培养。现在看来,当时的这个选择实有必要。正因为如此,放射治疗科在住院医规培上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有着多年国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的李晔雄,围绕其他方面的人才培养也毫不含糊。比如,每年选派科室医生去国外参观或接受培训,随后将国外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带到国内。得益于不断地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的优秀医生交流,医科院肿瘤医院放疗科不仅掌握了全球先进知识,还展示自身的科研成果,并把多项成果推进国际指南。“医疗是无国界的”,李晔雄脱口而出。

新颖的查房

据李晔雄介绍,该院放疗科除了日常的普通查房,每周还有4次新病人查房,其中头颈组两次、腹肿组一次、胸肿组一次,每次至少3小时。至于具体形式,以每位医生讲解所在组临床老师一周来新接收的患者病历和治疗分析为主,当日早上门诊已接待的疑难病例为辅,科室主任和资深专家共同把关治疗计划和原则,修正不当之处。

在讨论过程中,一方面是资深专家将分析思路展现给在场医生,进行现场教学;另一方面,由于病例较多,新晋和进修医生也能增长见识,有助于以后的工作。对于现场遇到的疑难病例,若有研究价值,还会讨论是否进行下一步科研。

或许是这些特别举措的吸引,每年报名参加医科院肿瘤医院放疗科进修和培训的医生络绎不绝,但受限于科室现有医生资源,每年只能接收50名进修医生,并且要求较高,需参加入科考试,符合要求者才能进修,其他医生只能等待。

健康界了解到,部分进修医生来自二三线城市的医院,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机会很难得。因为他们在工作中要接触的肿瘤患者分类并不明确,而该院放疗科每个专业科室的新病人查房,恰好能填补这个不足,让他们接触到各种类型的肿瘤病例。

用制度推动“大船”

李晔雄说,综合医院的放射治疗科很小,往往20人上下,但在专科医院,放射治疗科是一个大科。目前医科院肿瘤医院的放射治疗科正式员工170多人,如果再加上每年前来进修和规培的,数字突破200。如何管理这艘“大船”,李晔雄说要让制度“掌舵”。

的确,细观该院放疗科现有制度,从临床到基础,大到项目小到休假,不但能够最大程度地维护员工利益,还能保证科室正常运行。特别是,放疗科从建科形成的含蓄不张扬的文化理念,到今天李晔雄提出的“和谐、严谨、创新、进取”的科训,都体现在科室制度里,并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一个人。对此,李晔雄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文章投稿前,要求先在科里面交流,严把质量关,再签字外送。”细致之至,显而易见。

得益于高标准、严要求,该科室自成立以来先后承担81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近5年发表论文和综述300余篇,SCI论文50余篇,影响因子最高18.97。其突出的成就,同样引起国际关注:2015年,科室两项研究在被称为放疗学界三大会议之一的美国放射治疗及肿瘤学会上,入选深入交流之列,另有18项优秀研究成果被大会录用。

就在2016年,李晔雄又联合其他科室共同申请到国家精准医学研究重大课题。这个课题将把临床指标、生物指标和影像指标等结合起来,从基因层面对放射治疗疗效、患者预后做更加精确细化的预测,并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据悉,目前已有部分研究成果发表,接下来还将有更多的研究结果问世。

备注:文中第二、三、四图由医科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提供,其他图均取材自医科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室。

预告:第三期将邀请医科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高树庚分享他的管理秘籍,据说他首创了一套“大数据管理经”,究竟是什么?敬请关注。

———— 分隔线 ————

喜欢本期内容吗?或者想要找主创团队答疑解惑吗?

那就扫码加入我们的讨论群吧!

在这里,你可以与全球同道并肩携手

在这里,你可以和主创团队面对面交流

你的想法很可能就是下一场的主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李晔雄,名科,攻略,放射治疗,科室,肿瘤,医生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