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医联体:用远程医疗推动分级诊疗

2017
01/05

+
分享
评论
相海泉 / 健康界
A-
A+
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大同市三医院医联体充分利用远程医疗,使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教育培训、数字资源共享等多种功能服务有机融合。

“应该在全国基层医院推广远程医疗,谁先用,谁的诊疗水平就会提升,谁的分级诊疗就会真正落实!”在2016年12月9日的“心医国际分级诊疗高峰论坛”上,大同市新荣区人民医院(下称新荣医院)院长刘英在说这句话时几乎是用喊的。

刘英之所以有些激动,是因为他切实感受到了远程医疗所带来的好处。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下称大同市三医院)每周都会有主任医师通过远程视频,给新荣医院的医护人员讲管理、临床、护理等,让后者的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大同市三医院和新荣医院的合作是大同市三医院医联体业务协同的一部分,该医联体依托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资源优势,构建了包括辐射到周边晋、冀、蒙三省42家基层医院的跨区域医疗联合体。为其中29家基层医院提供了免费远程会诊终端设备,成立了远程医学中心。

区域医联体、专科医联体……近两年,医联体建设可谓遍地开花,其对于推动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与其他地方的医联体不同的是,大同市三医院医联体充分利用远程医疗,使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教育培训、数字资源共享等多种功能服务有机融合,更是将这种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中心医院:远程医疗带动医联体发展

据大同市三医院院长马洪山介绍,其医联体发展思路是受到了远程会诊的启发。

2015年,心医国际在大同市三医院建设远程医疗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是否能借助远程医疗技术推动医联体的发展?在大同市三院和其他医联体内成员医院以及心医国际进行研究论证后,达成共识:要建立以大同市三医院为中心医院的新型医联体。

2016年6月,大同市医联体远程医学中心正式启动。

作为医联体平台中心医院,大同市三医院通过心医国际搭建的多级医疗协作平台,协同北京、上海近50家国家级医院,将远程医疗与分级诊疗制度相结合,带动整个医联体单位发展。远程医联体服务包括重点专科对口扶持、绿色通道、远程会诊、业务指导、慢病团队管理及绩效考核评估等内容,使上端医院、下端医院、医生、患者四方联动,在解决基层群众难以享受医疗资源问题的同时,实现对基层医院的帮扶,提高基层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化。

基层医院:循序渐进做好实施

基层医院的感受则更为强烈,本文开头提到刘英的发言,他之所以如此感慨,就是因为实施远程医疗以来,“基层医院得到了从管理、教育、科研到治疗等多方面的精准的帮助。”

他介绍,在过去,偏远地区的患者去看病甚至会骑着自行车或者赶着牛车,到大医院找专家看病;而现在,通过远程医疗平台,真正做到了“零距离无缝对接”。

他说:“远程医疗对缓解大医院病人多的压力,保证基层医院有事干、有病看,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都有益,是非常好的项目。”

医联体涉及上下级医院,上级医院的统筹设计固然重要,下级医院的实施跟进同样不可或缺。大同县人民医院在项目准备上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该院院长李建忠介绍,基层医务人员年龄结构较大,不太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所以医院从一开始就从转变员工的思维意识做起,加强培训,“大会小会各种会反复讲”,而“院长转变思维方式尤其重要”;第二,为远程医疗业务配置专人、专机、专房;第三,循序渐进,开始阶段每科每月选择两例出院病人进行远程会诊,以熟悉流程和操作,逐步过渡到在院病人;第四,建立补偿机制,每做一例远程会诊,医院奖励科室300元。

经过几个月的运行,让李建忠感触最深的有两点:时间快,从申请到会诊不超过24小时;与专家的交流大大提高了基层医生的诊治水平。

成效:医联体“体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在谈及医联体运行效果时,马洪山表示“收获很大,解决了一些之前解决不了的问题”。

首先,在医联体内,医疗协同的及时性、有效性、精准性和持久性得到了保证;其次,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第三,在医联体内形成了更有效、更流畅、远远优于体制外的运行模式;第四,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带来的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问题。

马洪山所谓的“运行模式”,得利于当地政府和卫计委的支持。比如,医联体医院的医生在各成员医院内执业是不受限制的,不用重新注册

在共享优质医疗方面,该医联体也进行了探索。比如,大同市三医院的手术室在周六、日对医联体的县级医院开放,下级医院的病人可以到上级医院做手术,由后者提供技术支撑,“我们的主任医师和麻醉师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比较复杂的一级和二级手术。手术做不下来的,我们的医生可以上台做,如果中间出现问题了,病人可以留在三级医院接受治疗。”马洪山强调:“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大同市三医院医联体经验分享)

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让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基本实现与大医院“同质化”,自然能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医,如此一来,分级诊疗的问题自然就实现了。马洪山仍然把其归功于“体制”优势。

规划:输出管理进行更多探索

虽然大同市三医院医联体运行顺畅,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他们并没有满足于既有的成绩,而是把目光放在了更长远的地方。

马洪山介绍,大同市三医院计划把其HIS系统引出到医联体成员医院,这样不仅能帮助其规范流程,而且还可以做到信息的实时交互和共享。目前,这项工作已经部分完成。

及时便捷地获取医疗影像是马洪山的另一个需求,“我们已经与心医国际达成共识,心医国际会在影像方面给予更多支撑。影像资料对于会诊非常重要,如果有更简便的方法去获取,对会诊会很有价值。在固定的医院会诊室外,下一步还可以用移动的手段进行会诊。”

还有管理输出。他希望通过远程医学中心把医院管理对接起来,而不仅仅是医疗行为,“管理的对接更有普遍性和指导性,对医院的发展更有帮助,也能推动政府和卫计委对这件事情的支撑。”

马洪山透露,他们正在向政府和卫计委打报告,希望在其支持下,“在我们医联体内完成很多需要探讨的问题”。

“远程医学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马洪山总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联体,医疗,诊疗,大同市三医院,马洪山,基层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