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视角看医疗 盘点“零吐槽”医疗纪录片

2016
12/31

+
分享
评论
张娟 / 健康界
A-
A+
口碑极佳的电影《生门》可谓贺岁档的一股清流,健康界推荐多部“零吐槽”医疗纪录片,利用假期恶补一下吧!

2016年贺岁档正轰轰烈烈地拉开战幕,在资本笼罩的国内电影市场中,总会有那么一两颗沧海遗珠悄悄走过,这其中就包括电影《生门》。

电影《生门》,透过镜头记录了80多个家庭,在医院妇产科的500多小时,历经三年半后期剪辑,最终在影院上映16天。豆瓣评分8.5分,猫眼评分甚至到了9.3分,这么好的口碑,票房仅98.6万,令人多少有点惋惜

坚持不切除子宫的孕妇面临生死抉择

一对年轻夫妻,在和主治医师反复争执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到底要不要“把孩子往死里打”?

医生考虑的是人道、人性,家属考虑的是现实。

这个医生难以启齿的问题,不得不说。

看过《生门》的观众坦言,“找不出吐槽点”。这是部没大牌、没名气的电影,用毫无美化和遮掩的镜头,以及没有煽情和编纂的情节,让观看的人哭花了脸。

@新京报:女性真实生育过程少有地出现在中国电影院的大银幕上。《生门》更像一部中国式“战争片”。“战士”是产妇,战斗结束时,有人迎来新生的奖赏,有人被死神召唤。但是在票房井喷的电影市场,《生门》排片不到1%,票房不济。

@烧伤超人阿宝:《生门》如实记录了这一代医生的悲哀和无奈,记录了医疗的不足甚至丑陋。它不会是一部卖座的影片,它的票房或许连《长城》的零头都赶不上。但是,我相信,几十年后,没有人会记得《长城》,却依然会有医务人员看《生门》。 我相信,他们看完后一定会在内心默默的叹息:我们的前辈,真不容易!

@影视一姐:《生门》的大胆之处就在于:把你不知道的这件事情直观的摆在大家的面前!曾经我们都是这样诞生的,只不过这部影片加入了更多的思考,加入了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家庭背景以及生育过程中的意外情况,让影片多了更多人性的思考。这么好的电影却换不来观众的一张电影票!

@铁任:我特别想推荐这部《生门》,它能让你看到,每个身为人父母者在新生命到来前,所有的情感,包括但不限于欣喜,忐忑,担心、焦急和抉择、苦痛、怯懦、自私和无奈,还有平凡、真实和伟大。不看此片,无法完整的理解生的意义。

@kiyomiyer:《生门》几次击中泪点,也许因为自己就是产科的护士,很多矛盾、纠结、经历都可以产生共鸣。自从国家二胎政策开放以后,妇产科病人的病情是越来越凶险了。

@Enjolras影武者:《生门》用最疼痛的画面和最朴素的叙事,向我们呈现出了社会一隅中一个最现实的问题,那是关于妇女的人文关怀,关于人伦道德的思考,关于我们国家巨大的社会分层,关于极不公平的医疗资源和极不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但问题的答案,需要每一个看过电影的人,自己去寻找。

近两年,多部医疗题材的纪录片被搬上荧幕,直观展现医疗行业最真实的视角。其中,以《人间世》和《急诊室故事》为代表,它们所造成的舆论浪潮与《生门》截然不同。

《人间世》

纪录片《人间世》在豆瓣上获得了9.7高分,短评多达1508条,88.9%的人都给出5星,被人形容为“逆天”。

在一台肾移植手术中,医生提醒摄影师:这个是珍贵的东西,在下面。病人有尿是对医生最大的鼓励。

医生三台手术,其中一个病人没救回来。他说:“你付出感情最多的,往往是……是希望最渺茫的那一个……”但他哽咽着,无法说完这句话。

引用一位网友的影评来概括此片价值和意义。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看这种题材的纪录片,不是白白浪费自己的眼泪么,可是生活不该只有玛丽苏泡沫剧,要思考的事情还有很多,这部《人间世》让我感到最真实的一点就是,它敢于把治疗失败、甚至死亡的病例放入镜头里。因为吃海鲜中毒导致多脏器衰竭没救回来的24岁青年、没有挺过手术后第二天的马凡综合征病人……更让我感动的还有主任医生带病连续工作48小时,一个人一年超过700台的大手术,他们用体温温暖冰凉的血袋,为了心脏移植手术连夜开车取来捐赠的心脏,还有怀孕五个月被检查出癌症的妈妈依然选择生下孩子。

在医院,我们可以阅读到社会,每个医生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抢救病人,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可他们毕竟是人不是神,医生全力以赴也可能挽救不了一条生命,在无数挫折和误解情况下还要保持对职业的热情,确实不容易,所以多些理解吧,在生死面前,一切事都是小事,活着就好好感受人世的美好,感恩一切……

《急诊室故事》

《急诊室故事》将被认为是“话题禁区”的医患关系,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搬上电视荧屏,引发了全国电视观众强烈的共鸣。

在第一季收视大丰后,2016年第二季升级回归。首播就以0.67%的收视率位居同时段综艺排名第一,豆瓣评分9.5分。


   

医生紧张救治时,家属不断粗暴拍打手术门……

《人民日报》海外版赞扬它是“一档勇敢的节目”,国家广电总局称之为“中国电视史上的一场革命、中国电视发展的里程碑”,它让医者为之潸然泪下、让患者为之怦然心动、让社会为之

@夜半红气球:用好些天把急诊室故事的一二季刷完,对生老病死和人性善恶有感触是肯定的。《急诊室故事》在医患矛盾上较直接,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医生护士也是人、也会累、也有情绪、也会脾气,各种被病人家属质疑诟病的时候也有他们自身的原因。

@love米兰milan:《急诊室故事》很真实,让所有的医务人员有机会把中国最鲜活的悲欢离合浓缩在急诊室这个小小的舞台,借助领先的科技手段,正视生老病死、刻录悲喜人生、直面医患关系……

@Z_Unicron:出院第一天,就看了一部医疗纪录片《急诊室故事》,真实中立。不是片中人,但是也能深深感到医护人员的不易和努力,家属的悲伤和坚强,都直戳人心。如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也望病人和家属能多一些信任理解给医护人员。

《精神病人》(Sicko)

《精神病人》(Sicko),反映了美国医疗体制的痼疾,揭露了美国医疗保健行业的黑幕,还对美国负责药品审批的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负责监督医疗保健行业的国会议员提出严厉批评。

该片获得200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和美国编剧工会奖。

影片分为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关于美国现存商业医保制度的弊病;第二条线索是对比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法国、古巴等国的全民医疗状况,揭露美国医疗制度的弊端。

影片中举了几个例子:一个美国女人因为在国内看不起病,只好去邻国加拿大冒充一个加拿大熟人的老婆,在加拿大得到了免费治疗;一个美国壮汉在英国旅游期间,扭伤了肩膀,在英国住院治疗,住院费全免,只花了10美元开了三十片药片;法国妇女怀孕期间不仅可以享受到额外的带薪长假,还能得到专业护理员的免费帮助(当然费用由国家出)。

导演迈克尔·摩尔表示:“我希望制作一部不同于以前作品的影片。我希望观众看了《精神病人》之后,能产生做点事情的欲望。这部电影如同一个行动号召令。”

在电视电影业泛娱乐化的今天,这些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医院发生的故事,体现出医务工作者和媒体人对社会与未来的负责态度。在医患矛盾尖锐的当下,真实温暖的纪录片,带给我们最真实的感动和更深刻的思考,希望这股尚未壮大的“清流”源远流长。

本文综编自豆瓣、新京报、新浪微博、微博电影、腾讯新闻等媒体报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纪录片,医疗,吐槽,急诊室,生门,医生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