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注定 MDT要在北大肿瘤医院生根发芽
早在2002年,我国部分医院开始对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下称MDT)进行探索,这其中就能看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下称北大肿瘤医院)的身影。
北大肿瘤医院是国内最早对肿瘤实施MDT的医院之一。该院自2002年起,陆续创建了消化系统肿瘤、胸部肿瘤、淋巴瘤、黑色素瘤、疼痛与症状控制等十余个多学科协作组,并在此基础上,将MDT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重要内容,积累了丰富经验。
命中注定 MDT要在北肿生根发芽
肿瘤是一种复杂疾病,往往需要采用多种治疗手段。以消化系统肿瘤诊疗为例,该专科疾病具有牵扯器官多、病种多、治疗方式多、科室之间合作多等特点。对于一个患有消化系统肿瘤的患者而言,需要制定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精准医疗等多个治疗方案。
早在1997年,英国NHS就正式推荐MDT模式应用于结直肠癌的诊疗,中国也在胃癌和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明文要求MDT。因此,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也许天生就注定要开展MDT诊疗模式。
众所周知,北大肿瘤医院消化系统肿瘤MDT团队是该院的“明星”品牌。从2009成立MDT团队至今,已先后解决超过3000例消化系统肿瘤的病人诊疗问题。MDT模式让患者得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医疗费用。同时,消化系统肿瘤MDT团队的技术水平和执行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实现了看得见的“医患双赢”。
绝对平等 可持续的MDT体系
北大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认为,全世界的MDT都是靠兴趣小组推动,并非依靠行政命令干预,但自发组建的兴趣小组无法长久运行。因此,构建可持续发展的MDT体系,需要将MDT常态化、规范化,并在医院管理者的大力支持下,营造出一种氛围和风气。
为此,北大肿瘤医院制定了标准MDT的操作流程,针对疑难病例设定集中上报制度,由专人负责。由负责人与各科室联系,确定开展MDT讨论的疑难病例,并汇总所需患者的原始资料等。
为保证MDT的高质量及形成专业特色,参与MDT讨论的医生基本都是高级职称,但鼓励年轻医生参与讨论,并鼓励年轻医生发表各自看法。团队中成员有平等话语权,不因为有院长参与而影响方案的制定。沈琳笑称,小组成员每次开会都会进行激烈的讨论,来此学习和交流的同行经常会被他们的激动“吓到”。
如何确保MDT方案最终落实到位,北大肿瘤医院建立了一套标准操作规程(SOP)。MDT讨论的最终方案打印一式两份,医院和患者各执一份,并由相关人员详细向患者介绍,告知其去找哪位医生如何就诊,认真落实MDT的方案。
成就品牌 让医院长久获益
其实,开展MDT不仅使患者获益,也使医生和医院获益。对于医生而言,MDT既是交流的平台,也是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平台。医生从中可以收获交叉学科的知识,包括最新的治疗理念、治疗方法和最新进展。“这对于医生综合评估病人、确定好的治疗方案特别有益。”沈琳说。
从医院看,实施MDT也是长久获益的。一方面,开展MDT使病人获得最佳治疗,可吸引更多病人;另一方面,开展MDT会带动整个团队、各个学科的提高,从而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教学水平甚至科研水平的提高,这将为医院后续发展提供后劲。
沈琳表示,近几年,北大肿瘤医院无论是病人数量、还是整体的临床、教学和科研水平都在提升。其中,MDT的作用功不可没。“虽然进行MDT讨论的病例在北大肿瘤医院诊治病人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这种引导作用对于医院而言非常重要。”
2016中国标杆医院学习之旅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实践交流
时间:12月22日
地点:北京
活动介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将率领医院管理层,从宏观层面解析该院MDT的沟通协作流程及学科组织架构的同时,针对不同MDT团队的实践案例进行微观阐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