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芬:哪些医疗创业能够撩人心弦?
这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创新主导、资本搭台的时代,医疗领域的创新更是如此。
如今,整个大健康产业更是被提上了国家战略层面,来自医健领域的创业机会更是多如潮水,不过创业有风险,参与需谨慎。一个好的创业项目从诞生到成长再到成熟,是需要风险投资(VC)的青睐一步步培养长大,那么医健创业者选择怎样的创业方向,才能够撩起风投的投资激情?
近日,由北大校友创业联合会和1898创投基金联合主办的一八九八投资讲堂第十七期邀请到约印医疗基金CEO、管理合伙人郑玉芬分享私募市场的医疗投资机会,郑玉芬曾投资泛生子基因、柳叶刀客(医微讯)、健康界、名医主刀、爱康国宾、雅康博、傲锐东源、珅奥基、美华妇儿、蓝卫通、达成生物等代表项目。郑玉芬从医疗投资的角度来谈创业,或许能够医疗创业者们更多的启迪。
CAR-T仍动人心弦
尽管“魏则西”事件,让中国的细胞免疫治疗在商业临床领域被打入谷底,但是这依旧阻挡不了风投们爱好投资这项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超级大创新。
郑玉芬:我们刚刚投了一个做细胞治疗做CAR-T的公司,这一领域其实最牛的技术还是在美国,那我们刚刚投的一个公司也是美国回来的团队,是(六科)大学的少委会的成员吧,华人里面级别最高的,又聪明又很优秀的科学家,有点商人的气息,所以支持他一下。他一提肿瘤,你像今年年初,世界血液大会的时候,那么就披露了一组数据,34个病历当中只有2个死亡,就是用他提的方法治的血癌,当时的因为前两例比较倒霉,大家还不知道多少的剂量是合适的,那一注入之后立刻引起免疫风暴了,所以前两例患者死亡了。所以有的时候医学研究就是这样的,人命关天,但是后来的32例每一个都全部治愈,这是让大家非常震惊的一个数据。所以CAR-T在液体肿瘤的效果,大家已经毋庸置疑,但是实体肿瘤效果大多数好像都挺一般的。那包括它在一些其他的领域里面的一个技术的协同性,也是值得大家关注。
孤儿药中美有别
在中国,由于医保定价低,适用人群数量较小的原因,很多罕见病用药、孤儿药在中国面临断货及停止生产的局面,不过只要有市场需求就有创业的机会。
郑玉芬:罕见病用药和孤儿药这一领域,大家已经没有那么关注了,但是在美国,有一拨做药的人,他们专做孤儿药。因为孤儿药一旦你做出来了,临床效果,审批时间非常快,而且在美国市场,全民都会支持这类创新,美国会拿出GDP的16%-18%左右来支持创新,美国政府认为,药企花很多时间去搞这个孤儿药,一旦弄出来了,可以自主定价,定一万美金、两万美金、十万美金都可以。当然中国政府肯定不允许定这么高的价格。最多也就是给发明者发个国家发明奖,外加一百万补贴,然后让企业把价格做的低低的。当然这个无所谓好与坏,美国用很高的医疗支出,去养着他的创新。而中国这么多的人口,要是药品都这么贵的话,真心有点不人道,很多好药老百姓就是吃不起,如果全让政府去补贴的话,医保全部花光也未必补贴得起,所以我国才会实行医保控费,才会有各种的举措。
当然,在这个孤儿药罕见病这块,慢慢国内也有所关注了,那同时有一些新药开发的企业也多起来了,那也是值得大家关注的,然后包括老药新的适应症,都在做新的研发。
基因测序仍是最大风口
在整个医疗投资领域,二代基因测序无疑是投资者们最为关注的产业,无论是华大基因的一丁点动静,或者贝瑞和康以及诺禾致源等华小基因的上市融资进程,或者其他几十家基因测序公司的融资进程,都能在投资界引得羡慕的目光。
郑玉芬: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是我们一期基金里面投的第一个项目,它也刚刚被上市公司中源协和注资了一个亿,然后我们老股东又跟了八千万元投资。我当时参加的是它的A轮投资,同时也是它的天使投资人。那时只有几个博士出来创业,我们就投了。海归回来创业,挺不容易的,而且他们手上的技术确实非常厉害,只是刚创业时缺胳膊少腿,没有好的商业化模式。不过大家投完可以一起帮它去填补,只要这个行业本身的的基本面很大,这群人可以成事,那我觉得就值得帮助。他们用二代基因测序的方法只做肿瘤筛查,刚刚购买了一套十台的illumina HiSeq X Ten测序仪器就花掉了一个亿,所以这个行业还是挺烧钱的。不过它现在烧钱,但未来的成长非常迅速。像去年它才有一千多万的销售额,今年已经五千多万的销售额。由于技术实力摆在那儿,一旦打入了这个市场,还是会得到大家很好的认可。所以我比较喜欢那种门槛比较高一点,企业家比较专注的行业,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把一个领域做好就挺好。
医疗服务业还须借东风
从2013年开始,自《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国内陆陆续续出现了大量健康管理公司,然而目前最难拿到投资的也是这些创业企业,为何政策都在鼓励,资本却对此置之不理呢?
郑玉芬:整个医疗服务这块,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看,比方说支付模式,可以向互联网学一学;还有健康管理这块,我觉得如果保险公司起来了,健康险开始赚钱了,这个健康管理是有戏的。因为美国的健康管理都是保险公司买单,中国没人买单的,你要患者自己买单吗?患者凭什么买单,患者才不要你管呢!健康管理,你帮患者管健康管可以,就是不能给你钱,这个生态环境其实不太好,美国人其实他很愿意付费的,很多心脏病的APP的软件,都加入到了FDA的推荐里面,然后医保也有,商保都会有一定的支付。
那么还有远程医疗,因为之前也有讲过了,那还有一种就是如何去实现它的闭环,那我觉得有一个,去年的时候习近平主席去乌镇,互联网医院开起来了。那么其实它是一个服务的闭环。原来这些互联网医疗的企业,其实它都在围墙外面打转,它深入不了医疗的核心,诊和疗这两个行为,它只能是说我来给你打打下手,端个茶倒个水,但是呢主体做不了,最核心的做不了。但现在可以做了,走访下来,那些互联网医院呢,差别还是挺大的,那有的是门可罗雀,有的是装装样子。
移动医疗助力医疗标准化
今年以来,移动医疗正在遇到前所未有的寒冬,这股寒意也随着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的离世而变得更加强烈。这是否意味着整个移动医疗已被资本抛弃了呢?事实并非如此,郑玉芬坚持认为只要移动医疗企业能够解决中国城乡医疗标准化的问题,对中国整个医疗体系都是莫大的改善。
郑玉芬:对于移动医疗,大家都有做过市场调研,那包括在临床口就是挂号网唯一,包括我们今年4月份投的名医主刀,去年投的柳叶刀客,都属于移动医疗。这些投资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布局的,我觉得手术还是挺刚性挺赚钱的,所以所以就投了名医主刀,那我们在北京城里,多多少少都认识一些专家,但是县城以及农村里的那些人,他是疑难重症患者的时候,如何去找这些名医?
县里的医生水平不是一般的差。有一次我去一个县医院,我去做一个调研的时候,我看到一群小朋友在那儿排队,然后门一开,出来一帮小朋友又进去一帮小朋友,我一看隔着厚厚的铅板的X光片室里面站满了小朋友,我当时就来气了,说医生你都是隔着那么厚的隔板,为何让小朋友遭受辐射?他说为了快嘛,小朋友都排着队,在X光片的照相里面,然后一个人上来一个人下。然而就设这种无知让多少小孩平白无故地遭受了高强度的电离辐射。
所以中国医疗的标准化,真的是很成问题,包括基层医生的培训很成问题。所以有的时候医疗做的多了会比较愤青。我觉得通过这样的一些移动医疗的一些优势,比方说如何去培训这些基层医生,让他们更加专业,不要再出现这样的状况,同时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
医疗虚拟现实大有潜力
郑玉芬:我刚才有讲过说,就是中国的医生的标准化程度很差,就是这个医疗的水平包括医疗的标准,都不太规矩,所以我就去看了这家做医疗虚拟现实的公司,他们就是在奥运会开幕式期间做那几个虚拟大脚印的公司。第一个大脚印是烟火放出来的,其他的大脚印都是有一个叫水晶石的公司做出来的,但是由于它只做2B生意,当时做了奥运会的整个网上场馆,伦敦奥运会的网上场馆,在做这种大项目的时候,它需要瞬间召集非常多的人,把这个大项目做下来,但是做做完之后,就没有这么多的大项目,所以他们就成立了一个医学部,就是做医疗的这种动画、三维、虚拟现实的东西,所以算是国内第一家做医疗虚拟现实的公司。
我去看了这家公司后,认为他们可以干一件事,就是教年轻医生们或者学医的学生们如何去做手术。学医的学生都特别有感触,在学解剖的时候,把一个平面的东西要生生想成一个立体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水晶石这家公司直接就把这个做成一个三维立体的东西了,那比如说(关节生化)可能需要36步,他会把每一步都用中华医学会的专家级的人来指导说第一步做什么,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那这个过程当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医疗风险。如果36步学会了,再戴上VR眼镜,然后跟着主刀医生在虚拟的这个手术室当中,去看主刀医生是怎样做这个手术的。那你可以是主刀医生的视角,也可以是一助二助的视角。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