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U平均住院日6.01天 同济医院是如何做到的?
2016年12月15日-16日,2016全国医院擂台赛总决赛将在大连举行,届时将选出年度十大价值案例,并决出年度三甲。报名参加,猛戳这里
长久以来,由于儿童重症患者全身组织器官发育极不成熟,常伴多种并发症,且起病急、病种复杂、环境刺激强,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普遍实施保护性隔离,家长需要与孩子完全分开。除了间断性从医务人员处得到些许病情信息外,家长对孩子的住院环境、生活细节、治疗和护理基本一无所知。
面对低龄、脆弱、生命体征不稳的重症患儿,医院如何通过科学、专业而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治疗、护理来保障他们的安全?
为解决儿童重症患者治疗护理的各项难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下称同济医院)创造性地在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实施以患儿—家庭为中心(PFCC)的护理模式,为PICU住院患儿和家属提供全程、全面、延续的护理人文关怀。从2013年到2015年,同济医院PICU平均住院日由2012年的7.82天缩短为6.01天,患儿分焦虑综合症(SAD)发生率由2013年的26%下降到2015年的6%,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由2013年的19%下降到2015年的3%。
引进PFCC 并本土化
据了解,PFCC(Patient and family-centered care)是被诸多专业组织(如美国医学研究院、美国危重症医学会和美国儿科协会等)认可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方法。
2012年开始,同济医院创造性地在PICU开始实施PFCC人文关怀,并加以本土化,提炼出PFCC的核心理念:尊严和尊重、信息共享、参与、合作。
资料显示,同济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是卫生部批准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每年收治危重症患儿近800人次,救治成功率达90%,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实施PFCC人文关怀护理密不可分。
以患儿为中心 提供精湛医疗救护
儿童重症患者,都是年龄幼小的孩童,对环境和外界的刺激较敏感。为给患儿带来亲切、舒适的感受,医院的第一步做法是优化住院环境,病房贴上卡通色彩的墙纸,被子换成卡通图案样式……
优质基础护理。通过机械通气方式为患儿颜面清洁,精细五官护理。此外,为保证昏迷患儿的卫生,护理人员还会给患儿在床上洗头。
特殊管路护理。在儿童重症医学科,患儿的病情大多较危重,且变化快,疼痛和异常心理发生率高,患儿往往要插上各式各样的固定管路。面对这种情况,单一的护理远远不能满足患儿的需求。为此,医院推出护理新策略——特殊管路的护理:独创呼吸机管路固定气管导管,危重患儿在入科30分钟内迅速建立动、静脉置管术;术后各类高危引流管路专科特殊护理。
除此之外,医院还率先在PICU实施俯卧位通气(PPV),将PPV纳入PICU护理常规,并制定PPV护理流程、操作标准、核查表。
集束化护理。针对重症疑难性皮肤疾病患儿,护理前进行多学科协作充分评估,选择最佳护理方案;护理中动态观察,不断调整护理措施。
规范管理 对疼痛说“NO”
在重症患儿的护理过程中,疼痛带来的痛苦是家长和孩子都不愿意承受的,更重要的是,过多的疼痛会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伤害。
如何在给患儿带来良好治疗护理的同时,又最大地减轻其疼痛?同济医院祭出“规范化疼痛管理”这一杀手锏:充分评估患儿疼痛,科学选择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表,用于新生儿、婴儿、幼儿或不能语言沟通的患儿,视觉模拟评分法,用于学龄期或较大年龄患儿。
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预防疼痛。弱光源、低噪音,床边播放轻柔音乐,安置襁褓体位,用奶嘴沾糖水对患儿进行安抚。针对一些必要的侵入性操作,采取多种护理干预方式,减轻侵入性操作疼痛。侵入性操作前涂局麻药,侵入性操作时听儿歌,陪清醒机械通气患儿玩游戏。
为保证疼痛管理的持续性,医院将疼痛观察和护理纳入PICU护理常规,制定疼痛管理集束化质控标准,护理记录单上持续观察,全程护理。
除了进行身体上的物理治疗外,医院还为重症患儿提供专业化心理支持,组建医护心理咨询团队。入科时,了解患儿特殊生活习惯,评估患儿心理需求;住院期间,医护全程关注患儿,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出科时,再次评估,对有特殊心理需求的患儿,提供延续关怀。
家属参与治疗护理 串起患儿与医护
重症儿童患者大多全身组织器官发育极不成熟,常伴多种并发症,救治难度非常大,需全方位综合管理。作为患儿最亲近的人,家长在其中的关心和呵护至关重要,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遗憾的是,面对患儿重症病情,家长往往容易产生焦虑、不信任、急于求成的情绪,缺乏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同济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破常规,允许患儿家属走进PICU病房,缓解焦虑的情绪。
允许进入病房,并不意味着可随意出入。事实上,在患儿入住PICU24小时、72h小时内、离开PICU前,PICU专业医护人员将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CFNI),评估家属心理需求。符合要求的,将被允许进入病房探视,并参与到治疗护理中。
对于某一时期不能进入病房探视,参与治疗护理的家长,PICU医护人员将及时告知患儿相关信息,缓解家属焦虑情绪。此外,定期更换病区公告栏,让家属了解治疗护理咨讯,灵活地满足家属需求。
在患儿病情稳定后,医护人员还将探望离开PICU在他科继续住院的患儿,并为出院患儿进行家庭护理指导。
儿童重症患者,一般多需要较长期的治疗,且费用高昂,为解决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医院还提供多渠道、多途径医疗救助,如经医院申请经济帮助、借助媒体筹款、组织社会募捐等。
本案例取自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与健康界联合发起的第二届“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国医院擂台赛”主题八“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中的十大价值案例。
12月15日-16日,2016全国医院擂台赛总决赛将在大连举行,届时将选出年度十大价值案例,并决出年度三甲。扫码了解参会详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