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康复医疗先行者 和睦家的国际化经验
中国国内的康复医疗事业起步较晚,有待发展。目前,社会公众、患者、乃至医生对康复医疗都不够了解,而康复医师队伍和执业环境尚不成熟。作为中国第一家私立康复医院,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下称“和睦家康复医院”)以国际品牌和标准,走在了中国的最前线。
国内康复医疗资源紧缺 市场潜力无限
医学治疗是为了让人重拾健康,康复医学则是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就残疾人的康复目标而言,康复医学旨在帮助他们恢复失去的功能,达到且维持他们理想的生理、感觉、智力、心理和社交等能力。
中国人口庞大,随着老龄化加剧,康复需求和市场潜力不容忽视。据业内人士透露,2013年仅有的200亿康复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在2023年或将达到1038亿,实现超4倍的增长。
然而,康复医学在国内的发展不容乐观。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浙江省康复医疗从业人数仅为社会需求的1/3。浙江失能、半失能老人约有65.39万,需要至少1200名注册康复医师和3000名康复治疗师提供医疗服务,但两者的实际人数分别只有423名和916名。同时,浙江省康复床位更是少得可怜,仅有5147张。
在国内康复医疗资源整体不足的大背景下,2013年6月,和睦家康复医院应运而生。
和睦家康复师团队:国际化专科人才
作为一支配备20名康复治疗师的团队,其具有两大特点:国际化和专业化。
和睦家团队的国际范儿,不仅体现在团队中有8位来自境外的康复治疗师,还体现在其国际化的团队建设。据该院治疗师总监杨德伟(Dev Akhbar)介绍,团队中的康复师均有机会到香港、新加坡等地接受国际前沿的康复医学培训。例如,物理治疗师邓家丰曾到挪威接受2年多的专业培训,并获得悬吊式主动运动训练的资格证书。
目前,国内康复师多以“全能”为主,专业分科不够细致。和睦家医生分专科执业,妇科、儿科、骨科、神经科、运动医学、甚至水疗都由专门科室的康复师负责。
和睦家康复治疗师孟庆宇表示,相对而言,在康复医疗事业开展了近40年的台湾,基层康复机构主要针对老年人或残疾儿童等特定人群提供服务,分科更为细致。难能可贵的是,病患离开大医院回到基层之后,在自家附近就能接触到康复机构,可谓是非常方便。
另外,德国的康复医疗服务也分专科进行,神经、儿科等各不相同。而且如果需要长期接受康复治疗,患者会获得政府补助。
两大挑战:患者认知和医保支持不足
医保支持不足是和睦家康复医院面临的一大挑战。该院总经理柯建西(Joshua Kurtzig)表示,因为医保支持不足,有的患者会因为价格因素选择其他康复医院。而患者普遍对康复医疗认知不足,亦对医院运营造成不小的困扰。“产科就是将孩子生出来,结果很明确,”柯建西说,“但康复是逐渐恢复的过程,没有决定性结果,因此患者很难愿意自掏腰包。”
然而,和睦家康复医院的床位利用率从2年前的20%~30%,飙升至目前的70%,从侧面验证了其作为国内私立康复医疗先行者,大胆探索的勇气与成果。
本文部分内容参阅扬子晚报、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