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辉瞄向医疗搜索 谁会成为医疗创业的带头大哥?
医疗究竟有多大的魔力?直教人生死相许。
10月11日晚,有两篇文章在医疗界和创业圈的朋友圈里刷屏,一篇是已故春雨创始人张锐之妻王小宝的《一个人,和他的爱》,另一篇则是7月份刚离开丁香园的知名博主冯大辉的《是的,我开始创业了》。
前者所祭奠的张锐,作为移动医疗行业最能振臂高呼引无数年轻人追随创业的带头大哥,今夜正是他的头七。后者冯大辉则在刚刚结束一段医疗创业后,又开始了新的医疗创业——医疗搜索。
医疗行业的创业,不仅需要有理想主义的情怀,还需要有舍生取义的悲壮。不知道大辉是否有意为了纪念张锐,在这么一个医疗创业圈士气低迷的日子里,在张锐的头七之日,选择挺身而出为理想而战。姑且不论大辉所创业的医疗搜索领域有多难,心怀公心而创业的人永远值得人尊敬。
创业先驱
10月9日八宝山的追悼会那天,四五百人前来送行张锐,只为看他最后一眼。而今夜在《一个人,和他的爱》里,张锐为了创业,未给爱人买过车,买过房,没有保险,没有理财,甚至未给爱人留下一个孩子。
有媒体人评论说,不是因为骨子里的理想,在这个躺着炒房才自豪的国家,谁会去创业呢?创新就是为了更美好的世界和多数人的未来。就算有失败的风险,各种考验或煎熬,可是我们努力过。
诚然,创业者九死一生,耗尽的不仅有自己的青春和年华,也耗尽了家人温情的等待。医疗创业者则更加悲壮,创业前路便是无数人的生命健康,稍有差池则落得身败名裂甚至锒铛入狱,所以选择医疗创业的人,必是既胸怀家国天下,又要谨小慎微敬畏医学的人。
张锐从新闻行业闯入医疗行业,前者铁肩担道义、仗剑走天涯,后者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两者虽然都是侠之大者,不过医疗行业的深浅又岂是一片侠骨柔情即能攻破?
38年来深陷医改深水区的医疗行业,不仅存在医疗体制内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和历史包袱,也存在多少变革者败走麦城的鲜活案例,而更多地存在着一些今天还奉为模范明天就销声匿迹的各种医改模式。多少行内人士对于医疗体制的惯性望洋兴叹。
不过,外行人张锐用5年时间开启了一片行业雏形。他开启的移动医疗创新模式,无疑是一次纯市场化的探索,在这场既没有先迹可寻,也没有国家政策指导的探索中,振臂一呼,数千家移动医疗创业公司尾随其后。
10月9号那天,前来送行的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移动医疗同行,这些张锐追随者们如何面对缺少了带头大哥引领下的移动医疗?
毫不讳言,医疗创业领域现在正处于低谷期。一位知名移动医疗公司创始人告诉健康界,没有哪个行业的创业圈里,突然会出现带头大哥在创业未成却突然离世的状况,原本移动医疗的资本寒冬,正需要带头大哥张锐在经历了那么多次试错教训后,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如今却出现“从此之后,世间再无张锐振臂”的局面。
异曲同工
大辉与张锐颇有相像之处,但也各有不同。
如《一个人,和他的爱》所述,张锐的世界观是“新闻是一种理想”、“人民即吾荣耀”,张锐在公开场合下语言激昂,私下里则是语意轻缓,甚好相处,在公共事务上,更是敢于直言。
在医疗创业领域,张锐的“斗争”对象是大医院,无论是“医院去中心化”,还是“‘开除’医院会星火燎原”,或是“草根医院会逆袭”等激进言论。
大辉,数据库技术专家,大学专业是生物技术,爱好计算机,毕业后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工作的风格,其本人保持着一贯的“斗士”风格,斗前任公司丁香园,斗前前任阿里巴巴。如今大辉与丁香园的期权之争还未了,而在丁香园任职CTO期间,大辉对阿里巴巴以及时事的嬉笑怒骂也成为经典幽默。而大辉最引人关注的则是他近几年来倾心打造的公众号小道消息,这个自媒体从推出时以“爆料”吸引用户关注,到现阶段借助独特的观点满足用户需求,冯大辉运营的“小道消息”的订阅用户超过10万,关注度甚至高于许多专业媒体、明星红人的公众账号。
两个非常懂得新闻和传播的人,却在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上选择了医疗创业,这是宿命?还是性格中的使然。
不过,两个人也有不同。
张锐切入到医疗领域时,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领域,虽然无经验可循,但是也基本上没有竞争的力量,所思即所行。冯大辉切入的医疗搜索,则是既有昔日、今日、甚至明日的霸主百度医疗的前车之鉴和东山再起的雄心,也有360、搜狗这些搜索巨头的环伺周围,更有BAT等巨量资本的猎袭分羹。
此外,张锐斗争的目标非常确定,做医疗便围绕着“医院去中心化”而进行斗争,对于行外、同行甚至对手几乎是一副传教布道的角色,所以张锐成为移动医疗行业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
而大辉则是发挥着其“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得角斗士角色,其风格犀利而透彻,毒辣却深入骨髓。这一批判式的风格也能成为大辉振臂高呼获得忠实粉丝拥趸的先遣力量。
当然,大辉的创业更具挑衅性,他向媒体表示,他切入医疗健康领域,是因为“这个行业最烂”,此外他的创业靶子则更加明确,就是要跟百度好好干一架。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创业宣言和战斗檄文更为直接,也更具传播力。
当然二人最终俘获用户的,终究是要靠他们带来的优质的医疗服务某一环节。前者接近或者将实现诊疗环节,后者则在信息层面曾强用户在医疗机构领域的选择性。
带头大哥
谁会成为医疗创业领域的带头大哥?
曾经,张锐已经成就了这一个角色,其拥有的号召力也正如其离世后所带来的悲观因素一样,让目前的移动医疗有些无所适从。
医疗创业难做,相信已经是诸多创业者目前所形成的共识。这个领域无论是从互联网医疗服务角度切入,还是从医疗搜索切入,获得流量的成本都在急速增加,形成商业闭环模式的难度也在不断超越想象。
目前,无论是BAT巨头中的百度医疗,还是阿里健康,还是腾讯的各个慢病管理项目,或者是小米的移动医疗职能硬件布局,都还处于摸索阶段,而且很多方面并不在这个领域冒尖。巨头犹如此,新人何以堪?
事实上,就目前医疗行业的现状来看,医疗搜索要比移动医疗更难做。百度依赖于莆田系医院的盈利模式已经被社会所抛弃,后来者已经无从复制,而做靠谱医疗搜索的创业者,早期必然要无止无尽地烧钱,而且还未必能够获取靠谱真实的医疗信息。
就连搜索领域的鲶鱼——360,也曾借魏则西事件后信誓旦旦地借势营销要做医疗搜索,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看到实质性的动作,搜狗也同样如此。
当然,大辉6年丁香园CTO的医疗行业经历,对于一个IT技术擅长的创业者来说,无疑是起点高于其他做医疗搜索的企业,不过大辉在丁香园的6年当中,是否亲临一线去了解医疗行业的错综复杂的问题,是否有对医院、医务人员,以及整个医疗服务所延伸出来的各个分支产业有详细的了解,这个不得而知。
医疗搜索是用靠谱信息链接用户和医院以及医生,移动医疗则是以医患交流、大数据分析的角度链接用户和医院以及医生。
从医疗的可及性角度来看,前者需要将用户的专业能力培养的无限高级,从而达到医疗信息的对称性传播,让用户心知肚明地选择适合的医院和医生,后者则从更直接的医患交流中进入诊疗阶段,帮助用户完成整个就医流程。
这意味着做医疗搜索的最终目标是需要有完善而且权威的数据库,还要有持续不断更新的能力,还要有屏蔽过滤筛选有害医疗信息的专业能力,还要能够不断培养用户识别信息的能力。
从这一点上来讲,做医疗搜索的创业要比移动医疗难上加难。当然,对于这个困难,大辉也早已有了充分的估计,他在创业公开申明中说:“虽然这个事情需要持久的耐心和毅力,会很难。不难就不需要我们来做了。”
医疗行业不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创业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创业者的前仆后继,才让这个领域显得悲壮而又崇高。期待大辉能够向张锐一样在医疗创业领域能有所突破,毕竟这个行业仍然需要带头大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