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门诊“战时状态” 温医一院做了这些
2016年12月15日-16日,2016全国医院擂台赛总决赛将在大连举行,届时将选出年度十大价值案例,并决出年度三甲。报名参加,猛戳这里。
人山人海的门诊大厅、寸步难行的楼梯走廊、水泄不通的诊室内外……似乎已经成为公立三甲医院的“标配”,身在其中的患者和医务人员饱受困扰却也无可奈何。公立三甲医院真的只能是这样一个乱哄哄的“战时状态”吗?
曾经以7万平方米的医疗建筑面积,一年接待了240万人次的门急诊患者,创造了全国单位产值最高记录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温医一院”)再创新绩,通过对新院进行整体优化布局、完善标识引导、再造门诊流程,有效缓解了医院的“战时状态”,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就诊环境,而且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2015年,温医一院的门急诊量达到405万人次,同比增长8.59%,患者总体满意度由80.98%上升到96.58%,且所有医疗服务项目满意度均有提高。
合理优化诊区布局,提高患者就诊体验
1.多样的院内外标识。医院充分意识到有效引导的重要性,从院外到院内都设有较为完善的标识,院内还有迎宾导医、志愿者和问路机,帮助引导患者便捷就诊。不仅直观有效地引导患者及时准确地就医,减少找错地方、来回奔波的现象,也节约了医院人力成本的投入;
2.纵向、横向的功能区划分。在功能区域设计方面,医院注重临床科室分布的合理化,以科室互补、门诊量以多带少的原则,形成横向或纵向的多功能区域。诊室内标配中央空调、洗手台、屏风、诊查床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诊体验。
3.设置分级候诊区。门诊区域为患者提供了两块候诊区,一块位于A/B区中央候诊厅,另一块位于诊室门口的候诊区。电子系统将患者从中央等候区一次叫号到诊室门口候诊区,再经过二次叫号就诊,保障有序的诊疗秩序。
4.合理分散安排抽血窗口和收费处。患者可以就近完成抽血、收费、打印发票等多样化需求,不需要在院区内反复奔走。
科学优化就诊流程,提高医疗效率,改善患者体验
1.提供多样的预约途径,实行分时段全号源开放。分时段、全号源开放的多途径预约方式,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也将医院的门诊量高峰值分散到各时间段,避免单一时间内患者过于集中,有效缓解拥挤状态。
2.自助机为主、人工窗口为辅的预存、结算方式,减轻了窗口压力,避免挂号、候诊、收费队伍长,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现象。导医和收费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沟通,提高了窗口的服务质量。门诊医生开完申请单后10分钟内完成缴费、预约的患者从25%增加至50%。
3.开设特需门诊(资深专家、名医馆),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
4.利用信息化手段,将门诊排班、劳动纪律管理及停诊等内容实行统一规范化管理。门诊停诊通知,可批量发送至预约患者手机上。
5.打造立体化预约平台,提供一站式预约服务。预约内容包括放射、内镜、超声、心电图、脑电图等。门诊、辅助检查预约成功后,患者会收到短信或小票,不仅可以让患者安心等候,而且可以作为提醒。
本案例取自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与健康界联合发起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国医院擂台赛”主题一“优化诊区设施布局”中的十大价值案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