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一观察7 | 消化内科:推广优势技术 再攀学科高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大一院)消化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是国家级和省级消化专科医师与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 科室包括消化一科、消化二科、消化内镜中心、胃肠动力室和消化研究室。
该科室在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比如,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套扎术治疗、胃造瘘术和空肠营养管置入术,以及内镜下胃肠道早癌切除术、食管支架置入术、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及鼻胆管引流,还有PTCD 引流术、超声内镜检查术和胶囊内镜检查术。
科研方面,该科室目前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 项(其中重点项目1 项),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1 项;参与国家973 计划1 项,863 计划1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 项,省科技发展重点项目1 项, 其他厅局级课题20 余项,重大横向项目1 项,并多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学科带头人厉有名:做好科研 培养人才
2010 年由消化内科主任厉有名领衔的“酒精性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 年由虞朝辉和厉有名领衔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与诊治的研究”,又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谈到这个奖项时,厉有名介绍, 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是因为近年我国的脂肪性肝病发病率在增加,而医生和患者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前后做了15 年, 终获殊荣。“说明我们团队确实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他谦虚地说。
科研进步带来了学科影响力提升, 在“2015 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评价排行榜”上,消化内科排名第八, 而前一年还排第十。另一个作用是培养了研究生。厉有名介绍,经过15 年来对脂肪肝的研究,共培养37 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现在他们正在各个医院发挥着临床和科研的骨干作用。”
对于人才的培养,厉有名历来重视,“年纪大起来之后,更希望年轻医生能快速成长,尽早接班。” 他的心得是分类培养,人尽其才。根据各人的特点不同,厉有名把人才分为临床人才、科研人才、教学人才和管理人才,“根据他们不同的才干,因材施教,并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
在管理方面,消化内科有五个副主任,分管日常事务、科研、教学、内镜中心等,各司其职,厉有名自己则更侧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我比较注重科室团队的分工,充分发挥副主任的才干,利用团队的力量,而不是主任一个人事无巨细地做事,事实上也不可能。”
2013 年,消化内科成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随着影响力的提升,病人纷纷慕名而来,最近两三年,消化内科的门诊量在医院都是最多的。
消化二科许国强:建立科室品牌非常要紧
谈到科室的发展,消化二科主任许国强告诉健康界:“首先要定目标。”
许国强说,对于科室在省里、全国的位置要清晰。比如,消化内科在浙江省排名第一,那么第二、第三位离得近不近,有没有被他们追上的可能?科技影响力全国排名第八,经过几年的努力,是否可以提升一两名?
目标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只有明确了目标,工作才会有针对性、有动力、有方向。当然,“目标的设计一定是跳一跳能够达到的,不然就没有意义了。”
消化内科的目标甚至细化到要开展什么项目、某项手术要完成多少例等。许国强透露,每年消化科的胃镜、肠镜、胶囊内镜治疗的数量都有详细数据,一直在跟浙江省和全国同行做比较,进而定目标。
许国强的第二个经验是“ 用好人”。首先是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这一点与厉有名的做法不谋而合。“要建设好梯队,每一块都要保证不能后继无人,而且要做到老中青结构合理化。”
第三点是文化建设,许国强强调, 要有团队精神,有凝聚力,互相支持, 互相关心,只有这样,科室才会形成合力,一起向前走。
而以上所有的工作都指向一个目的——建立科室品牌。品牌首先体现在技术层面,能做别人所不能,别人能做的手术做得更精细一点。除了技术,还有科研影响力,“郑树森院长肝移植的‘杭州标准’,厉有名副院长在脂肪肝上的研究,这些都是品牌价值。”
对于消化内科发展的规划,许国强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科在科技影响力排名上能前进两三位;在人才方面,也希望最好能出现‘长江学者’、‘国家千人’;在产出方面,希望能拿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内镜中心季峰:多渠道推广优势技术
消化内科副主任、内镜中心主任季峰介绍,内镜中心的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等消化道癌症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早期发现对治疗非常重要。内镜中心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尤其有心得, 治疗病例数在全国居于前列。浙江省每年承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会议”, 内镜中心在推广治疗技术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其次是消化道早癌和良性肿瘤的内镜切除。对于早期发现的消化道肿瘤,经过评估后可以切除的,中心就利用内镜予以切除。在这个技术之下衍生出来的食道贲门失驰缓症治疗的POEM 技术是内镜中心的“看家绝活”, 中心曾经给五六岁的患者实施POEM 手术,季峰曾就相关案例在美国进行演示。“内镜切除的好处是,病人不用开刀,减少创口。”
第三是消化道修复。比如,患者的食管破裂了,吃进去的东西一旦进入肺部就会引起感染,治疗起来会很麻烦。中心可以利用内镜通过放支架、营养管等办法进行修补。这项技术目前是比较新的。
第四超声胃镜。普通胃镜只能看胃消化道表面的病变,而超声胃镜可以看到病变的内部,可以辨别病变的厚度、起源,以判断肿瘤是否可以拿掉, 能不能做活检或者穿刺,为治疗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内镜中心在胶囊胃镜、双气囊小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方面也做了很多病例。
“把新的技术,尽可能比较早、比较广地普及下去,让病人在当地就能够得到治疗,而不用跑到我们医院来,我们正在做这个布局。”季峰介绍, 具体的推广方式有三种:一是资源下沉,消化内科的医生去当地医院进行技术讲解和演示,在当地医生操作的时候给予指导,这是一种相对直接的方式;另一种是开学习班,内容主要是操作演示直播,听课医生可以实时与操作医生交流。除此之外,还会派医生到合作医院驻点,通过多点执业等官方和非官方的形式进行技术推广。
由于在内镜治疗的方法和推广上所做的突出贡献,该项目曾获得浙江省政府嘉奖。
季峰透露,2016 年9 月,内镜中心将进一步扩大,届时将有更多的空间做更多的新工作。此外,他希望在三年内把内镜中心的梯队建设完善, 在内镜诊疗技术方面真正走在全国前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