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北大医疗切入心血管疾病领域 千亿康复市场亟待挖掘

原创 2016-09-11 18:02 张艺钟 / 健康界

我国康复医疗的市场潜力巨大。2013年仅有的200亿人民币市场规模到了2023年或将达到1038亿。高复合增长率下,社会资本势必将大量涌入。

随着社会群体老年化速度加快,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逐渐趋于低龄化,传统的预防、诊断、治疗已经无法赶上疾病发展的速度。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后,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残留运动耐量、劳动能力降低和偏瘫等器官功能障碍,极大的影响了生活质量。虽然能够长期存活,却无法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事实上,一套完整的医疗体系应该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但是在国内,疾病康复这一环节与发达西方国家相比并没有受到多高的重视。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资本的支撑,疾病后期的康复性治疗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完整的运行模式更是无从谈起。2016年9月9日揭牌的北大医疗康复医院心脏和血管疾病康复中心或许将为国内医疗康复领域探索出一条完善可行的健康模式。

治疗与康复应并重

北大医学部的方伟岗教授在本次揭牌仪式中的首届北京大学心脏和血管疾病康复论坛上提到:“以往精力集中的治疗手段,实际上对病人来说只是一个链条。对于慢性疾病来说,光治疗远远没有结束,还有一个康复问题。但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说,康复都没有得到重视。”诚然,康复医学本就是现代医学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脏康复则是患者恢复身体机能,避免再次发病的重要预防手段。

北大著名血管医学专家王宏宇教授指出:“很多心脏和血管病人在手术治疗后很快便出院。而在现有的体制下,病人越早出院,就越符合规章制度。”据最新医学数据显示,冠心病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在缩短。而这也就这意味着在冠心病首次发作后,患者很少有机会接受康复教育科普。也就是说患者关于如何减少发病危险因素方面的知识仍很贫乏。究其根本,实质上这是国内医疗资源依旧有限甚至匮乏的一种体现。

综合医院的医疗康复因为医保限制,病人必须14天出院。但是康复医院完全可以形成一套模式来满足病人的刚需。从近十年来的血管病早期预警系统的推广,到血管病早期技术的建设指南,再到现在的专业机构,王宏宇教授认为医疗康复医院不是要把病人的数量做到多少,而是要建立中国心脏和血管疾病康复的标准。所以,心脏康复不仅承担着学科建设的发展任务,更肩负着患者从疾病发展期到生命终结期的社会责任。两者但缺其一,医疗康复领域都将失去生命力。说的更直白点,对于医疗康复领域来说最重要的是病人的需求。

不过心脏和血管疾病康复这个环节存在着一个难点,那就是康复的“全科性”。慢性心脏和血管疾病的发作往往伴随着心理疾病,手术和药物治疗从实质上讲无法逆转疾病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而康复过程中除了需要药物处方外,还需要运动处方和心理处方。而医学越来越“分裂”则导致了疾病再诊断的缺口。

北京同仁医院心脏中心的王吉云主任表示:“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达到了40%-50%,专科医生很容易发生误诊。”因此,医疗康复领域需要更全面的全科团队或者储备齐全的专科团队协同作战,而这也就间接提出了医疗康复领域的人才储备诉求。就像凌锋教授强调的:“只要有了‘有心人’,心脏和血管康复就一定能够取得发展和成绩!”

据健康界了解,经对死于车祸的青少年尸检发现,平均6人中就有1人冠状动脉内已经有了硬化斑块;青少年中平均3人就有1人在30岁前发生冠状动脉硬化; 30岁左右的人群中有50%会发生冠状动脉硬化,而超过50岁这个比例则达到了85%。

针对慢性心脏和血管疾病呈井喷式爆发的形势,北大医疗集团CEO吕和东坦言近年来医疗康复病患量的确在逐步攀升。他谈到:“依托北大医学部的资源优势,心血管康复中心与其他单位在业务上的协同合作机会非常多。而这种合作的意义是重大的。”即使在机构专业性上与国外有差距,但在理念上绝对不能落后。打开北大的各个医疗平台和资源,协同合作、一体化服务,这样才能形成医疗康复的闭环。

抢占千亿市场

医之所谓,治病救人。而发展至今,医疗本身也包含了保健的内容。在国际社会,心脏康复体系发展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模式完善、成熟。例如德国在2006年就有156家机构、12000张床位专门用于心脏病患者。而美国的康复医学在上个世纪就已经非常发达,不仅所有医院都设有形式不同的康复医疗机构,而且具有全面、系统与先进的特性。以住院康复、门诊康复、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为主体,同时针对患者和家庭情况以长期入院、短期入院、日托、夜托等为补充,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临床康复医疗网。

虽然心脏康复已经成为了最具“性价比”的心脏病治疗手段之一。但是由于体制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在心血管疾病治疗后缺乏系统管理,绝大多数医院未开展心脏康复治疗。例如北大人民医院、首钢医院等,即使开展了医疗康复项目,在“硬件”方面仍然出现了“供给不足”。北大人民医院的高彤教授感叹,在现有体制下,大型综合医院床位很难申请报批,因此难以形成医疗康复的条件。

而在美国,大多数康复医疗机构不仅有大空间,还有先进的理疗与治疗设备。而且美国的康复医学教育已经具备了系统性和终身性,大热的专业也让其在康复医疗领域的人才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相对的,我国康复医师的比例只有百万分之四,有着巨大的人才缺口。根据卫计委2012年的数据显示,我国600多个城市中,超过一半没有专科康复医院。就算有,地方小、床位少、设备旧这些“硬伤”也根本无法满足康复治疗的要求及患者的需求。

另外,在国家政策支持上,国内外康复医疗的差距也非常明显。相较于国外完善的康复治疗医保政策,我国在这方面改革的滞后性间接制约了康复治疗的服务机制。如同之前提到的规定出院日期,再加上高昂的费用和定点报销的结算方式让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治疗时机。

不过,荒凉之地往往也孕育着生机。或许是看到了康复领域良好的市场前景,多家上市企业已经纷纷涉足其中,打算在这片蓝海中分一杯羹。和佳股份与郑州人民医院合作设立了康复机构。尚荣医疗的医院产业未来也将其特色定位为“康复理疗”,并有望携手宜华健康子公司众安康共同开发康复养老项目。东富龙通过增资方式参股投资,持有诺诚电气14.77%的股权,而诺诚电器已经开展了康复三级网络建设工程。汉森制药也布局康复产业,建设中医药高端康复养生园。另外,华邦健康、天士力、万方发展等也都开始大力推迚医疗康复产业发展。

随着近年来医改逐渐步入深水区,国家对康复医疗的扶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十三五”期间,国家深度分析和制定了康复医疗行业的发展规划。重点开展康复医院等机构的建设,并将建立国家级康复大学写进了“十三五”总体规划。卫计委将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老龄化。

在行业扩容的背景下,我国康复医疗的市场潜力巨大。2013年仅有的200亿人民币市场规模到了2023年或将达到1038亿。高复合增长率下,社会资本势必将大量涌入。投入低、高性价比,垂直化、高标准化,康复医疗在迎来风口的同时也将进入一个技术快速迭代的时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心血管疾病,医疗,北大,康复医院,疾病,血管,患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