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情永难忘 医学大师与学生的故事

2016
09/10

+
分享
评论
马晓蓓(整理) / 健康界
A-
A+
严师、慈父、仁医……医学大师与其学生之间的情感,复杂而深刻,关于他们的师生情有太多令人动容的情节。

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一名医生的职业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见无数个令人尊敬的恩师。他们不仅传授医学理论与技术,其医风医德更会影响与传承几代学生。

严师、慈父、仁医……医学大师与其学生之间的情感,复杂而深刻,关于他们的师生情故事有太多令人动容的情节。借此教师节之际,健康界尝试从诸多回忆文字中,追寻裘法祖、曾宪久、黄家驷、吴阶平四位医学大家,身为老师藏在学生心中的影子。

裘法祖

裘法祖(1914.12.6-2008.6.14),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

受教于他的学子中,有一大批已成为中国医学外科界的骨干,其中有国内外知名的肝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首创断肢再植术之一的钱台庆教授和后起之秀外科专家韦加宁等。

裘法祖与吴孟超 既是恩师又是挚友

一位是中国外科泰斗,一位是肝脏外科之父,裘法祖与吴孟超改变了中国外科的历史,也共同演绎了一段医界的师生佳话。

2004年裘法祖获人民医学家称号时,吴孟超(左)到会祝贺。

言传身教 如何做个好医生

1954年至1958年,吴孟超从查房、检查病人到科研、开刀,一直与裘法祖在一起。

4年的贴身学习,让吴孟超直接接触了裘氏刀法(以精准见长,手术时不多开一刀,不少缝一针,尽量减少病人的创伤),“后来就学他的方法,基本上到现在,我的手术开刀方法风格都是他教的。”

在吴孟超的眼中,裘法祖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对待病人却非常耐心负责,他曾亲眼看到老师趴在病床边观察患者的小便剂量。

指点迷津 确定主攻方向

跟在裘法祖身边学习了2年之后,吴孟超的手术做得越来越像老师了。1956年当他转为主治医生开始独立工作时,吴孟超想到自己该怎样发展,裘法祖指点他说,中国的肝胆外科还是一片空白,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在裘法祖的指点下,吴孟超和另外一位同事一起翻译美国人写的《肝脏外科入门》,快捷地进入了肝胆外科的大门。这本书裘老一直保留着,吴孟超80岁时,裘老将它当礼物送给了吴孟超。

亦师亦友 堪称全国模范

作为裘法祖的学生,吴孟超此前每年至少要和裘法祖见二三次面。每次吴孟超到武汉,第一件事就是看望裘法祖和师母。

2004年6月,中科院开院士大会时,裘法祖和吴孟超在一起呆了近一个星期。裘法祖说:“当时他见我年纪大了,扶着我,陪我吃饭,接我送我,对我非常尊敬。”

谈起和吴孟超的情谊,裘法祖曾说:“我们的师生情全国少有,堪称全国模范。现在有些学生做不到这样,甚至过河拆桥的也有。”

吴阶平

吴阶平(1917.1.22-2011.03.02),江苏常州人,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生眼中的吴阶平

治学严谨

“治学严谨”,这是人们谈起吴阶平先生时,必然会提及的一个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1959年成为吴阶平的研究生。有一件事情,至今令他记忆犹新。

“一次我跟随老师去查房,查到了我负责的一位患了肾结核的病人。”郭应禄回忆道,吴老检查时摸了一下患者的下身,然后问他:“你检查了他身体有什么发现吗?”郭应禄答道:“没有。”吴老说:“你摸一下下身。”郭应禄摸到患者下身发现附睾上有肿瘤,“我当时脸一下就红了。可是老师没有当着病人的面批评我,只是出了病房后跟我说:‘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心虚的郭应禄站在办公室里,按他的话说“摇摇晃晃”。吴老见状招呼他坐下。“吴老跟我说,病人把生命交给咱们,咱们就要一丝不苟地对他负责任。我相信你的水平是能够查出来的。”简短的交谈中没有指责,却让如今年过八旬的郭应禄记忆犹新。

吴阶平(左)和郭应禄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在郭应禄看来,吴先生既是严师,也是慈父,对待学生就像慈父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记得2000年初,我在马路上摔倒后半个脸都肿了,为了不让大家担心就请假到女儿家养伤。不想后来却被吴老知道了,他有天中午没通知我就从几十公里外来看我。不巧女儿家的门铃坏了,我们没听到有人按铃。吴老以为我在午睡,就一直站在门外等了四五十分钟。”郭应禄说,“吴老对病人、对学生充满了爱,我后来经常把这些往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告诉他们要像吴老那样对待病人,用我们的爱心关心病人,改善医患关系。”

曾宪九

曾宪九(1914-1985),湖北武昌人,著名的外科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现代基本外科重要奠基人。

桃李满天下

原北京医院院长吴蔚然从青年医师起长期在曾宪九手下工作。因中央保健工作需要,吴蔚然1970年调至北京医院,但长年坚持每周都回协和参加病例讨论,参与重大手术。

曾宪九一直把吴蔚然的工作关系留在协和,始终作吴蔚然在保健工作上的支柱和主心骨。遇有重大保健任务,吴大夫总要请曾宪九去北京医院会诊。

1970年前后,吴蔚然常常下班后,带着收集好的病例到曾宪九家,向主任一一汇报,曾宪九认真听取并逐一提出自己的看法。交流完病例,曾宪九就亲自下厨,为吴蔚然做他爱吃的辣豆腐、热干面。

70年代中期,年事渐高的曾主任为放手培养年轻人,已很少亲自上手术。但在陈毅副总理、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首长有病需要手术时,曾主任仍勇于承担责任,亲自与吴蔚然一起上台做手术,术后参加夜间值班。

1978年,曾宪九(左三)指导医生手术

北京协和医院徐乐天教授说:“1961年,卫生部分配我到协和工作,由于环境生疏,我情绪不太稳定。曾主任看出来后就来开导我,指出技术人员只要有好的工作条件,靠自身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只要功夫下到了就会有成绩。曾主任对下级医生没有歧视偏见,他诚恳而亲切的态度深深地感动了我,激励我在协和一直工作下去。1985年初,重病在身的曾主任亲自到我办公室,鼓励和要求我接任外科学系主任”。

刘彤华院士回忆:“60年代末,每个手术下来,曾主任身着手术衣,拿着标本,来病理科指导我切片,与我探讨有关问题。这样一位有着崇高声望的教授,没有任何一点教授的架子,能与我这样低年资的医生交流,帮助指导我工作,着实不易。我从曾主任那里学到不少东西。”

恩师情永难忘,那个当年领你走进医学殿堂的人,你可曾还记得他的淳淳教诲?欢迎留言,分享你与恩师的故事,祝福恩师。

本文综编自健康界、楚天都市报、央视、新华网、广州日报、北京日报等媒体报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情永,恩师,医学,吴孟超,裘法祖,曾宪九,郭应禄,吴蔚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