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全国先河 北京医护人员有望休“孝老假”
医护人员工作忙碌,无法像“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那样有大把时间陪伴家人,难免对家人心存亏欠。北京市民政局8月31日宣布,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首次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上升为重点专项规划。其中提出,北京将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孝老假”。这标志着工作相对繁忙的北京医护人员有望开创全国先河,在长辈生日等特殊时期休假。
为弘扬尊老、养老、助老传统美德,北京市的规划指出,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在其老年长辈生日、老年节以及需要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支持时探亲休假。
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理应响应国家的号召,让医护人员与其他社会人一样,享受尊老、敬老的节日。然而现实却是很多大医院始终保持战时状态,门诊量、手术量不断“勇攀新高”,别说这个还在“云山雾绕”阶段的“孝老假”,就是普通的带薪年假、婚假,对于医护人员来说,经常也只是奢望。很多医护人员甚至已经多年未曾休过年假和保健假了。
事实上,国家早已开始鼓励员工多休假。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曾公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鼓励旅游消费,并提出:1.各级政府要制定带薪休假实施细则或计划,抓好落实。2.在稳定全国统一的既有节假日前提下,可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结合,错峰休假。3.有条件的单位可优化调整夏季作息,让职工将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度假。
每周2.5天的假期让很多人欢呼,但大部分医护人员却表示“然并卵”,“跟我没有关系”、“把周末还给我就好”……
在国外,医生都是被“强迫”休假,而在中国,医生休假却十分困难。中国医生的工作一直以压力大、强度大而著称,很多医生经常被迫连轴转。这其中最累的莫过于急诊科医生。别人都盼着放假,急诊科医生却最怕放假,因为一旦别人放假,无论是急诊病人还是门诊患者,都往急诊送。“医院实行轮班制,人手本来就不足,就算医院让休我也不敢休,因为没人替。”北京某三甲医院妇产科医生说。
休假显然已经成为许多医生的奢望。曾有一项医生休假情况的调查显示:97%的医生不能每年休假,48%的医生每天工作时间在8-10个小时,更有17%的医生每天工作在12小时以上。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了大医院医生不堪重负。公立医院管理者出于医院运营的考虑,剥夺医护人员休假的权利着实是无奈之举。而且医院劳资双方关系不对等,资方过于强势,也是医护人员维权底气不足的重要原因。未来只有逐步完善患者就诊预约制度、平衡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基层服务能力,才能把原本应该享有的假期还给广大医护人员。
着眼当下,医护人员忙与累的确是常态。但需要认识到的是,协调好工作与休息,也是能力和水平的体现。家和万事兴。医护人员再忙再累,也要统筹好繁重的工作,放松绷紧的心情,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的同时,更要关爱自己,放松心情,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