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不询病被骂“无医德” 医生到底惹了谁?
8月5日,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副教授王含发布微博,再次强调“微博不询病”。
原来,一名素不相识的网友将母亲复杂的病情通过私信传给了她,希望她能加以诊断。王含只是坚持自己“微博不询病”的原则,便被这名网友责骂:“不善良”“没医德”“不是人”……
白天不懂夜的黑
8月12日,@协和王含 发表题为《白天不懂夜的黑 ——一场微博对话引发的硝烟》,从两方面重申,为何自己“微博不询病”。
1.责任是医患关系的最终契约。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任何免费咨询医生都是不必承担责任的。从一个不可靠的信息来源,再缜密的推理也无济于事,再高明的专家也可能会毁了一世英名。
2.仅靠善良是不能行医的。在网络上,可怜的人太多了,有些是缺钱,有些是缺运气——得了“怪病”。缺钱的需要的是社会救助,缺运气的需要的是正规途径就医,均远非医生在网络上能解决的问题。经常从微博的留言上看到医患双方自说自话,那种误会之深,简直如同白天不懂夜的黑。
有网友留言说,你为什么不能以德报怨?孔子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直的意思有很多,在这里,特别说明:不要以为你可怜,你就有权力破坏规矩。
网友力挺:这是医疗逃票无耻行为
@波子哥-廖新波:在微博开坛的医生不一定要看病,不看病的微博医生不可以视为无良无德,也不可视为“见死不救”。毕竟开博的医生不在看病,而是社会交流,不是专业的APP,如同我不在网上行政。
@梅花朵朵雪冬开:医生也需要业余时间,也需要休息。不能因为开微博的人是医生,就剥夺了他的休息时间,用道德的名字强行裹挟他延长工作时间,这种做法既没有尊重医生,同时也难保证病患的咨询或者治疗质量。请大家理解,医生也不容易。
@微风粼粼:某些人,请不要拿道德绑架来粉饰您医疗逃票的无耻行为。
@春华秋实:那些说为什么给钱就回答问题,不给钱就不回答问题的网友,先问问自己,如果不发工资,你还会不会去上班吧。说别人不免费回答问题不善良的,先问问自己善良吗?
@急诊科马竿虾:急诊科呆呆就发现这都不是事儿,我们经常被道德绑架,不要理会他就是了!我也不在网上看病,少了查体这一重要环节,万一出事对谁都不好!
别对医生道德绑架
所谓“道德绑架”是指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看似道德的逻辑去约束或规范别人的行为。主要是源于群体思想觉悟低,资源分配不均匀所产生的平衡心理。
比如,要求一个军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富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
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医生也常常遭遇道德绑架。在医疗报道中,医生被描述成在手术台上站十几个小时的“超强铁人”;带病上班,边打点滴边工作的白衣天使;孩子口中“见不到”的医生爸爸;身患绝症仍心系患者,坚持临床工作的“最美医生”......这些自带光环的造型,将医生推向了道德制高点,无形中让公众对医生进行道德绑架。
原本是为了方便患者的“加号”,却被某些患者用“病人都来了”、“我们起大早赶过来的”、“患者岁数大了”等话绑架医生,令医生感觉“不加号”就对不起患者。而患者殊不知,一个看似简单的“加号”行为背后,是医生不上厕所、牺牲午休时间甚至是饿肚子的无奈。
对于医生,人们要求要讲奉献,要不食人间烟火,要不能有一点细微差错,这些都做到了,还要求“服务态度”等精神上更高的要求......医生只是一个职业,不需要神话与道德绑架。所以说,看病请去医院,切勿道德绑架,更别随意扣“医德”的大帽子压人。
本文综编自羊城晚报、医联、福建卫生报等媒体报道,以及新浪微博。
作为医生,你遇到过道德绑架吗?欢迎留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